|
||||||||
仁字,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回过头来看“无肛宝宝”小宏伟在南京的岁月,这就是这座博爱之城的“仁”。 作为媒体,能发现善心、促成大爱,不负手中笔和心中的爱。 2012年到2013年间,扬子晚报连续报道的“无肛宝宝”小宏伟爱心救助行动温暖了许多人的心。从一个病重的弃儿到正常活泼的孩子再到被美国夫妇收养重新拥有家庭,两年间,扬子晚报记者用手中的笔,全程记录见证南京“爱心妈妈”群体用无私的帮助小宏伟完成命运的大逆转的故事。 今天,回过头来看小宏伟在南京的岁月,深深地觉得,这是这座博爱之城过去两年多发生的众多温馨故事中,最特别的那一件。两年前,13位爱心妈妈自发组成了帮助孤儿小宏伟的“送汤妈妈”团队,每天固定一个妈妈去到医院给小宏伟送汤,并教小孩说话、晒太阳等等,尽一天妈妈的职责。这一爱心事件被扬子晚报率先报道后,人民日报迅速转载了这篇报道,使得原本13个80后妈妈组成的爱心团队迅速壮大,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有国外的爱心妈妈不断加入,短短数月,便已经汇聚了900多位爱心妈妈。 为了拯救在三山街地铁站乞讨治病的脑瘫宝宝小雨,扬子晚报记者和爱心妈妈们并肩作战,一面寻找小雨家人,一面联系医院、康复中心为小雨提供医疗服务,希望这个脑瘫宝宝不再走上乞讨路;为了救助被卷扬机弄伤的盐城4岁宝宝升宇,扬子晚报记者和妈妈一起商量,由扬子晚报发起呼吁,再由妈妈们联系全国各大慈善机构,最终成功帮小升宇申请获得西部贫困孤残儿童基金会的救助。获得这个爱心团体救助的还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八个月大的王梓康、意外被开水烫伤的四岁孩子乔鑫明、三岁的白血病患儿腾奥运、不慎摔跤而引起全身瘫痪的两岁宝宝杜梓豪……截止2013年底,在大家的呵护和扬子晚报的呼吁下,与小宏伟相差不大的60多个宝宝,也接连幸运地获得“新生”。如今,这个自发的爱心组织已经成为南京博爱代言人,并成为央视“感动中国”2013年度候选人。 在南京慈善界,“小宏伟模式”早已经成为了一个救助新模式——南京市儿童福利院作为大头,解决小宏伟治疗费用;爱心妈妈以“代班妈妈”介入其中,负责小宏伟的生活起居,补位式地陪着孩子的成长——在将来的岁月里,这种以政府机构为主力、民间组织为补充的新型儿童救助模式注定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记者,我很幸运的接触到了这样一群爱心妈妈,用她们的善良拯救一个个遭到遗弃,身患重病的儿童。而我同样为手中的一支笔自豪,这支笔不仅把这份爱的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们,也向社会传递着作为一个媒体对社会应有的责任和态度,让更多的人去关心关注病重弃婴,为他们的生命撑起一张保护伞。 扬子晚报记者 韩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