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送红包,是我老家——皖南歙县里东乡溪头镇竦坑、汪满田、大谷运三个村流传至今数百年的民俗。送红包,村里叫“端糕”,这“糕”是专门送给当年出生婴孩的一份淳朴祝福和“恭喜”。
“糕”制作简易,写春联时裁下的方正红纸头,叠个五元或十元不等的红包。村里乐称为“一斤糕”。纸缝间插上青翠欲滴的嫩柏枝和青竹叶,红绿搭配,一片盎然生机。
黎明的光线叩响着新年的窗户,主人起身下楼,放上一长串开门炮,门口很快一片喜庆。 百子鞭炮、小盒的摔炮,五颜六色的小气球,还有花花绿绿的奶糖……在堂前的八仙桌上还没摆定,端糕送红包的人就来了。
村童穿着新衣服,一家一户的端糕去。村子小,熟门熟路进门这家那家,把“糕”递给主人:“端斤糕给你家新婴孩啊,恭喜!恭喜!”主人笑着接过,转身拿了鞭炮给他们,还有气球和糖果。村童兴高采烈地放入口袋,这是一年一度的收获。
老家所在的山村,虽然不大,也有近千人。8点钟前后,端糕人络绎不绝挤满了胡同。有时一进门就是七八个孩子,堂屋里挤挤挨挨的,主人忙不过来, 邀请三五亲朋来协助。逐个回礼,疏漏一个总觉愧疚,村人是全心全意地来祝贺婴孩的诞生。小山村多了一个人,全村人都倍感欣慰的。
送红包多是村童们的事情,他们在路上碰到伙伴时,相邀着同去。有的人家是大人亲自端糕,鞭炮糖果是不会接受的,就敬上一支烟泡杯茶款待。
端糕送红包是一番心意,主人不会以红包里钱的多少来断定村人与他家的情谊,主人所要的,是自家孩子收百家钱享百家福。2002年,我女儿出生,来年正月初一,村里人纷纷端糕来我家。忙碌了一整天,真没想到前来祝福我女儿的一共有198家,村里的人家几乎全来了。5角的,1元的,2元的,最多的是10元, 1元的红包居多。每个红包,都是村人满满的祝福。
村里的年轻人在外创业,成家生子,到过年的时候,都纷纷回到山里。既为家人团聚的温情,更为接受邻里乡亲送端糕送红包的那份美好。
我女儿寒假大学回来,过年还是想着回山里老家。我家她最小,村里端糕送红包的事情,还得她大年初一去,好的民俗要代代传承。【来源:扬子晚报 [安徽]江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