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是先读过原著再来看电影的,所以《别让我走》电影一开始,画面上出现校园、操场、教室、礼堂,以及其间犹如初绽玫瑰的稚嫩面孔,我的心就被揪了一下。 电影中的这些学生,像普通的孩子一样在教室里听课,在操场上奔跑追逐,在礼堂的大会上悄悄互相做鬼脸——但他们不是普通的孩子。这些被以“捐献者”命名的孩子是克隆人,他们生于世上的使命就是献身。 就像片中那位女教师所说:“你们会长大成人,但时间很短暂,在你们变老之前,甚至还没步入中年,你们就会开始捐赠重要器官,这是创造你们的目的。捐赠到第三次或第四次,你们短暂的人生将终结……” 同名原著小说的作者,是今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 读过温柔而绝望的原著小说后,发现这部作品曾被改编成电影,三位主演都是我喜欢的演员:凯瑞·穆丽根,凯拉·奈特莉和安德鲁·加菲尔德。他们有着相近的气质:年轻、美好、无辜,尤其安德鲁·加菲尔德,在《社交网络》和《血战钢锯岭》两部作品后,几乎成为“无辜”一词的代言人。用这些美好的面孔出演这个绝望的故事,当然是因为,所谓悲剧,就是要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大家看。 虽然大部分介绍石黑一雄的文字都会提到他童年就移居英国,作品内容十分国际化,并不特意强调自己的日裔身份。但看着《别让我走》这个故事,我还是忍不住想:这果然是日裔作家写出来的小说。特别是看到凯拉·奈特莉出演的露丝,面对近在咫尺的死亡,表情平静地说:“这是我的责任。” 相似题材的电影,最广为人知的是《逃出克隆岛》,导演是几乎每部电影都把半个世界炸上天空的动作片导演迈克尔·贝,在《逃出克隆岛》中,克隆人得知真相后立刻开始了反抗和逃跑,随即展开一串迈克尔·贝最拿手的动作戏。与之相比,《别让我走》里的捐献者简直是太过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没有人逃跑,没有人反抗。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也没有被关押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而是和他们要捐献的对象生活在同样的城市,在道路上开车,在街道上漫步。在医院里,他们甚至和医生护士相处得不错——但这丝毫不妨碍捐献手术台上心脏监测发出刺耳警报时,医生护士神色平静地继续摘除手术,最后把一具打开的空荡荡的身体留在手术台上。 是的,和小说相比,电影更加残忍。电影把小说并未着力强调的细节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一只眼睛上蒙着纱布的少女,医院走廊上艰难行走的术后捐献者,斜贯少年身躯的疤痕……读小说时只有模糊想象,银幕上看到则惊心动魄。 《别让我走》是一部科幻电影,然而,所有的场景都十分现实主义。寄宿学校,乡村农舍,小镇街道,医院住宅……全都用了十分传统的背景,乍一看,就像是一部普通的青春爱情片。 是的,在如此暗黑的背景设定下,爱情才是整部电影的主要内容和大部分情节。在末日一天天迫近的压力下,少男少女们照旧相爱、误解、分手、复合,像所有普通的年轻人。尽管,他们的时日已所余无多。 捐献者之间流传着“缓捐”的传说,如果一对情侣可以证明他们是真心相爱的,就可以申请缓捐三年。一对对少男少女被这区区三年时间吸引着,打探、猜测、努力,最后男女主角带着试图证明彼此相爱的资料去拜访童年时的校长,才得知了传说背后的真相……之前的努力有多么真诚,此时就显得多么荒谬悲凉。 石黑一雄的获奖理由里有这样的句子:“他的小说富有激情的力量,在我们与世界连为一体的幻觉下,他展现了一道深渊。”在《别让我走》的小说和电影中,我想我都看到了,那道深不见底的绝望面前,爱依旧拥有慰藉人心的力量。 阿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