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仅重4.8g的桐木条,能够支撑得起比木条重得多的杠铃么?南京外国语学校师生用自己的实验结果做出了肯定地回答:不仅能,还能支撑得起几十千克。近日,他们带着自己的实验结果参加了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行的国际青少年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两个参赛队分获金银牌。 扬子晚报记者 杨甜子 为杠铃如何放置,赛前就训练了两个多月 参加本次大赛决赛的14名南外学生分成了“海蜂队”和“葫芦娃队”两个参赛队伍,分别参加“无碳重力小车”和“结构承重装置”两个项目的比赛,分获金银牌。大赛教练,南外科技辅导员覃敬川老师告诉记者,这次大赛的初赛报名从2015年10月就开始了,参加决赛的14名南外学生,是从初赛和复赛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无碳重力小车”要求学生们设计出一辆没有任何的化学能源的小车,仅靠一个1千克的重锤提供4焦耳的重力势能,却能爬上25度的斜坡“跑”到近3米距离的新型小车。而“结构承重装置”的要求则更为不可思议,参赛学生要使用桐木条制作一个能够承受40千克杠铃片压力的木结构,相当于一个初中小姑娘的体重,大赛要求总重量不超17克,而同学们制作的只有4到5克重,就这样一个结构还要放在类似屋顶的斜面上,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尽可能减少发生纰漏的可能,参赛队员们做足了准备。“举个例子,结构承重装置上的杠铃怎么放都有讲究。”覃老师透露,光是杠铃的搬运和传递,参赛队员们就足足训练了两个多月。大个头的李逸宸最终承担了杠铃摆放的重任,“杠铃放的时候不能有任何的震动。搬运完之后,还有队友专门调整杠铃的平衡。” 这么精细的参赛模型,怎么“搬运”到美国纽约去参加比赛都是个大问题。“葫芦娃队”最终采用了装红酒的木盒来盛放已经做好的结构承重装置,“海蜂队”则将无碳重力小车拆成两部分装箱,在一路的汽车、火车、飞机上派了学生专门保护。 大赛现场“心跳体验” “这一年里他们做实验压坏了不下20个承重装置。”覃老师告诉记者,为了不断减轻承重装置的重量,学生们几次更换设计方案,防滑问题、承重问题都反复实验,甚至精细到了粘合桐木时使用的胶水。“实验时发现,传统的502胶水很容易被木条吸收,后来我们更换了一种某品牌的粘合胶水,一下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大赛现场,学生们还是遭遇了新难题。尤其是“无碳重力小车”项目的队员们,还遭遇了心跳一般的大赛体验。海蜂队队长陈嘉婧在赛后感悟里生动地记录了“心跳”的详细经过:“小车稳稳地驶出,爬上那25°的高坡,可就在这时,意料之外的事发生了,后轮轴承脱落,小车在2.42米就停下了前进的步伐,这与我们的预期还相差十几厘米。我们连忙上前查看情况,没有临时解决措施,我们只好把轴承塞回,简单固定,而第二次的成绩也并不理想。遭受了这样的失败,全体成员都心灰意冷,一言不发地回到了位置。”作为队长的陈嘉婧起到了大赛的“主心骨”作用,“当时我心里的悲伤像无尽的深渊,快要把自己吞没,9个月的努力,就这样白费了吗?”陈嘉婧忍住泪水,站起了身,提高音调:“大家不要灰心,我们还有机会!” 一声鼓励聚集了全场的目光,陈嘉婧向记者回忆着参赛时的情景,“所有人目光聚集在我身上,也许是看到了我眼中的光芒。结果公布的时候,我们好像一瞬间从地狱回到了天堂,一等奖!” 参观哈佛商学院,表现出良好的外语才能 参加比赛收获的不仅是奖牌,学生们还有了分外丰富的人生体验。每天下午三节课后,参赛队员们便准时出现在了南外的通用技术教室。自己设计图纸、学会激光切割,从2015年10月到今年8月期间共计9个月的大赛备战,学生们一个个都练就了过硬的动手技能。 海蜂队秦怡隆同学告诉记者,为了备战大赛,南外参赛队员甚至放弃了春节假期,连今年大年初二都是在覃老师家度过的。“我们一起修改无碳小车的方案,老师还给我们煮了面条,我们队员和老师一起吃面条,是很难忘的回忆。”“葫芦娃队”的闫子寒在过年的前两天将覃老师请到家中进行模型的制作辅导,同学们忙着做模型,闫子寒的妈妈则忙着下元宵,慰问同学们。 在美国参赛期间,同学们还参观了哈佛大学。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商学院的著名MBA教授Paul Green 给同学们上了“创新领导力”的课程。在课上,南外的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其独到的观点受到Paul Green教授的好评。同学们都获得了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签名的领导力课程的学习证明。“当地的老师告诉我,这次参加国际青少年创新设计大赛决赛的中国学生有100多人,但我们南外的学生在讲座现场表现得尤为突出。”覃敬川说,学生们良好的外语才能给哈弗的Paul Green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链接>> 国际青少年 创新设计大赛 国际青少年创新设计大赛将人文、数学、科学、技术、工程五大领域有机整合,注重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大赛分学前组、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大学社会组五个级别;参赛流程分网络初赛、现场复赛、国际决赛三个环节。大赛竞技内容包括:技术设计、文艺设计、影片设计、3D创意设计、机器人设计、创业设计、创新挑战、企业模拟、创新绘画设计、海报设计等部分。 大赛原则上中国区现场复赛每年举办一次即每年5月。国际决赛每年更换一个国家承办,每年举办一次,竞赛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7月。国际青少年创新设计大赛面向全世界开放,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选拔并推荐优秀作品参赛,参赛年龄5岁—40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