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肾血尿是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最常见症状之一,我国曾对2~14岁的儿童进行尿筛查显示,学龄期儿童1次以上尿隐血阳性者占4.1%,诊断为单纯性血尿者占0.42%,良性家族性血尿占0.08%。血尿是指离心沉淀尿中每高倍镜视野≥3个红细胞,或非离心尿液超过1个或1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0万,或12小时尿沉渣计数超过50万。 血尿有真性和假性之分 当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尿液的颜色有些异常,尤其是出现“血尿”时,或者是在尿常规检查时发现潜血出现有“+”时,都足以让家长们惊恐万分,担心孩子的肾脏受到了损害。其实有些“血尿”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当发现孩子尿液颜色发红时,家长应先排除一下孩子在 “血尿”前是否有过这些情况:是否吃了某些含有颜色的食物或蔬菜:如红色火龙果、黑莓、苋菜、甜菜等,或者是否服用了一些能使尿液呈现红色的药物:如利福平、铁剂等。如果是,那么停止食用这些食物或药物后,观察一段时间尿色是否会恢复正常。否则应及时至医院肾脏专科就诊。 两种生理性的血尿很常见 真性血尿也未必都是病理性的,以下两种生理性的血尿在儿童青少年中很常见: 对于一个活动量比较大的小孩来说,如果除了尿色呈红色外,并无其他特殊不适时,也有可能是剧烈运动所致的血尿,剧烈运动时,肾小球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的内皮细胞因供血不足导致排列位置改变而造成细胞间隙增大,红细胞通过这些增大的间隙逃逸了出来,于是便出现了血尿的现象。这种血尿是与运动强度过大有关的一过性血尿,注意休息后血尿一般可消失,对健康没什么大碍,家长无需太过于恐慌。 还有一种血尿常发生于学龄期,特别是身材较瘦弱的儿童,在身高迅速增长、腰椎过度伸展时,由于左肾静脉受压引起其血液动力学改变而致左肾出血,可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反复发生,同时伴有左侧腰痛,但无尿蛋白等其他异常,这种现象叫“胡桃夹现象”,或称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一般可借助肾血管超声以明确诊断。明确诊断后可不必太过于担心,因为这种血尿通常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慢慢消失。 真性血尿须密切关注 但是家长朋友们应该警惕除了生理性血尿以外,更多的真性血尿有重要的病理意义。尿沉渣、尿红细胞形态、泌尿系统的B超检查等基本的筛查对初步明确血尿病因非常重要。依据尿红细胞形态血尿分为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均一性为主)和肾小球源性血尿(多形性为主)。 1.肾小球性血尿是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多见于: 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慢性及迁延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 。对于患儿在感冒之后也会发生血尿的现象应特别警惕这类疾病。②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紫癜性肾炎、乙肝相关肾炎、狼疮性肾炎等。 ③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如遗传性肾炎(Alport综合征)、薄基底膜肾病(家族性良性血尿)。 2.非肾小球性血尿来源于肾小球以外的泌尿系统,多见于:①泌尿道急性或慢性感染 ,除血尿外通常会有尿频、尿急、尿痛,急性肾盂肾炎通常还会有寒战、高热、腰疼等伴随症状②肾孟、输尿管、膀胱结石;③结核;④特发性高钙尿症;⑤特发性肾出血(在肾静脉受压或胡挑夹现象);⑥先天性尿路畸形如肾囊肿、积水、膀胱憩室;⑦先天性肾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瘘、血管瘤;⑧药物所致肾及膀胱损伤如环磷酰胺、磺胺、庆大霉素;⑨肿瘤、外伤及异物;⑩肾静脉血栓。另外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的血尿,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 总之,小儿尿色呈现红色时,家长不用过度恐慌,但须保持足够的警惕,应及时带小儿到医院肾脏专科就诊,请专业的医生早期明确诊断,并给与恰当的处理,避免迁延不愈影响肾脏功能。对于暂时无明确病因的血尿患儿,也不能忽视,定期随访尤为重要。 于丹丹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