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 | 扬子晚报记者 杨甜子 人人网里有个让人心头一凛的功能叫“过往的今天”。系统会在主页右下角随机显示老照片,让你时刻陷于自省之中:5年前的自己,真是愚蠢得像个大傻叉。 CEO陈一舟的过往没少被人这样评论和比较。骨灰级用户们扼腕地一遍遍唱着“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楼塌了”,但陈一舟逐渐学会了心平气和。因为这位互联网老兵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哲学:“我认为我以后一定很牛×,迟早的事。我们每个人风口来的时间不一样。” 定闹钟半夜起床偷菜的疯狂已经成了记忆,85后们的社交重心逐渐从人人转向了微信,陈一舟则继续“留守”,坚持在自己的人人主页上更新着“新鲜事”,成了人人网上最大的“刷屏党”。 为了好好的和陈一舟“痛说革命家史”,记者准备了一份“苦大仇深”的采访提纲。出人意料的是,陈一舟连眉毛都没皱一下,心态平和得让人意外极了。 “客户的流失?这是人性,是客观规律。”陈一舟的语气里并没有太多的遗憾,“人人是个社区,我们要接受这个现实。你做的产品的特性就是这样,不管谁做都是一样。没有哪个社区能永久保住它的核心用户。但通讯工具不一样,通讯工具是用一辈子的。” 接受记者采访的前几天,陈一舟刚刚在人人网上进行了一次时长为11分28秒的直播,正式宣告人人网进驻“直播军团”。直播里,他探出半张脸,一边查着邮件,一边和网友互动。直播的背景就是自己的办公室,白色墙面,一个高大的红色书柜里摆满了书。“我故意露半张脸,因为脸太大啊!你看我拿了1600个小苹果,这就是160块钱呢!我直播赚了160块,还可以吧?”陈一舟似乎很满意这11分钟的直播效果,咯咯咯地大笑着,“我还拿了1.5万个赞呢,这才直播了11分钟呐。” 微博和微信“势如山倒”,陈一舟的个人社交工具依然坚守着“人人”阵地。直到今年2月份,他才正式在自己微信朋友圈发出了第一条内容。“我都不在人人网活跃,那谁用啊?”陈一舟反问。 人人网的亏损一度多达一两亿美金,“落寞的贵族”的唱衰声四起。陈一舟也在反思,如果单纯从资本回报率上看,自己似乎根本就不该坚持。“我选择‘越骂越坚持’,这只能用‘情怀’来形容。我在人人网上一直很活跃,要没有爱好,完全是因为工作原因而坚持是不可能的。能够坚持下来的东西,一定是你爱好的。我会一直坚持。希望我们的用户也一直支持。” 然而情怀并不能当饭吃。此前出现在公众面前时,“CEO陈一舟”的标签并不如“投资人陈一舟”“股神陈一舟”来得鲜明,陈一舟被舆论营造出一个精明而富于算计的投资人形象,但他却表示了否认:“股神”肯定是个误读。 “大家要这么认为,我有什么办法呢?我给你看看我每天的日程表,谁说我总是在做投资了?”陈一舟有些不服了,他让秘书拿来了上周的日程安排表,一格一格指给记者看。“我每天给自己做张表格,替自己一天的日程打分。身体检查10分,早晨锻炼打20分。如果没有出去吃饭,在办公室吃点素食,会给自己加20分。我跟健康有关的分数都比较高。我认为健康很重要。活得健康,你就能把公司干得更好。” 全英文记录的日程表里,陈一舟将一天要做的事划分得仔仔细细。吃饭、开会、想问题等,每一项日程都有一个“得分正常值”,高于“正常值”的得分,陈一舟会在最后的备注一栏写上一个“high”,得分低了,则是“low”。“这个会只得了8分,而开会的正常得分是10分。说明我对会议是不满意的。”陈一舟挑出一栏“员工会议”,指着备注栏的“low”解释。 上一周,陈一舟的最高得分是181分。表格的备注栏里写了四个“high”。“我得的高分都和运营相关。按照我的工作时间,早晨8:00上我的登山机运动就算上班了,反正得给我自己创造分数嘛。然后一直干到晚上10点钟,14个小时。内部运营、开会、在公司吃晚饭、看书想问题,没有哪一项是和投资有关的。” 陈一舟已经将“打分”的习惯坚持了3年,靠着“大数据”分析着每天的生活质量。每个星期,他都会和团队坐下来开会,分析一周的数据表。哪些地方得了高分,哪些地方得了低分。下个星期的时间要往哪些地方进行转移,什么样的会可以多开一点。 “打分完全是自我分析,我收集自己的数据,这样能让自己的时间分配越来越合理。”言语之中,陈一舟流露出极强的控制欲,“我要控制我所有的时间。商业活动尽量少去,投资人之间的聚会我从来不去。我们套路不一样。我们是代表企业投资,不是职业投资人。” 之所以答应和记者“面对面”,陈一舟最想聊的话题其实是人工智能。他建了个微信群,还组织了一次关于引力波和相对论的学习会,拉来了王兴、张朝阳、雷军和李彦宏。会上除了请到两位老师讲解量子力学和引力波之外,陈一舟还分享了一个PPT讲稿,主题是“人工智能及对人类未来的担忧”。 陈一舟和雷军是湖北同乡,在武汉读小学时就开始接触科幻。“我看的第一本科幻叫《外星人》,第二本叫《星球大战》。后来上中学,我妈帮我弄了个湖北省图书馆的借书证,每天下午翘课去图书馆看科幻,基本上把图书馆所有的科幻小说都看完了。” 到麻省理工读大学,学习了计算机语言和高级人工智能后,陈一舟又开始操心未来世界。“那个时候我就比较担心,过去的几年一直在琢磨人工智能。我们每个人都是利己的,但相当多的人或多或少有利他的可能性。然而AI没有利他性,这是为什么?”陈一舟自问自答,“人类是通过团体自然选择形成。我们为什么利他呢,是因为我们处在非常危险的状态,如果有个人能通过牺牲自己保护整个群体,那么群体延续下来了,这个人的基因延续了。机器不是这样的,机器是从单细胞直接升级到超级计算体。他没有集体合作的概念。” 带着操心世界的前瞻性,投资眼光一向不错的陈一舟,在美国投资了两家和AI相关的公司。其中的一家公司的研究内容便是用人工智能来进行理财交易。对投资颇有心得的陈一舟预言,人工智能首先会用在理财交易上,会把绝大部分交易员的工作都取消掉。 陈一舟推崇着《奇点临近》里的科幻概念,构想着未来世界。而关心人人公司的用户们却在替陈一舟担心,他们花式留言提醒着陈一舟,“先把业务搞搞好再说。”但陈一舟的出发点和用户们不一样。他认为,自己的“操心”是“对未来负责”。“真正智能的群众肯定要关注自己的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我们现在应该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不思考,说明我们人类对于未来不是很负责。这件事情离我们越来越近,所以是必须要思考的。至少社会上的一小部分人应该思考这个问题。” 盛名在外,很多人会想着法子来找陈一舟“招商引资”。学着巴菲特麻利说“NO”的习惯,陈一舟也会很迅速地给自己不了解的项目回复两个字:“不懂”。“我更愿意把时间放在和我办公室里墙面上的人进行神交。”陈一舟说。 他破例向记者开放了他的办公室。墙面的显眼位置粘贴着多幅名人头像。作家马克·吐温、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金融大佬巴菲特、企业家孙正义、律师查理芒格……来自不同领域的名人和陈一舟“共享”同一间空间,在墙面上瞪大了眼睛“监督”着陈一舟的一举一动。 这是陈一舟在直播画面里没能拍进去的办公室墙面。进入直播画面的红色的书柜里,放着《二战史》等多种类别的书籍。陈一舟趿着拖鞋在办公室里跑来跑去,而在他的办公桌下面,还有另一双黑色的人字拖。 “一双穿旧了就穿另一双呗。”陈一舟不以为意,全然没有正在接受采访的“正式感”,随性得实在不像话。“我觉得我活得还挺舒服的,其实就是追求某种自由。我让秘书一天不要给我定太多的会议,给我足够的时间让我生活在我自己的世界里。这样我能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学习重要问题。自由是一种很大的快乐。” 但人活于世,难免为名利所累。顶着太多不利评论的陈一舟,用了一个佛家词汇概括了所有的烦恼,“一开始看到不利报道会不开心。但你要认识到,烦恼来的时候是有原因的。按照佛家说,这是‘业障’。批评来的时候,你的业障其实已经还掉了。只要相信自己心中有小宇宙,你是能找到辉煌道路的。你只要持续的努力,一定会有成果的。” “过去几年成熟了不少,上上下下,把很多事都琢磨明白了。”同为武汉老乡的雷军等人早就发力跑到了前面,陈一舟并不慌张。虽然并不喜欢拿自己和其他CEO比较,但陈一舟依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一个公司和一个人的路到底越走越宽还是越走越窄,和你的思考方法很有关系。你怎么定义你的使命,然后你的使命还要符合世界的规律。你要做的事情如果其他人也在做,而且做得还比你好,那你就别做了呗,找其他事做去。”陈一舟说,“我认为我以后一定很牛×,迟早的事。我们每个人风口来的时间不一样。” 快问快答
Y=扬子晚报记者 杨甜子 C=陈一舟 Y 办公室墙面上的名人,为啥没有中国企业家? C 我正在研究任正非,准备把任正非放上去。我正在看他的书呢。下一个上墙的是任正非。 Y 晚上睡觉前都会想些什么? C 睡觉前基本不想事儿。听听音乐,喝一点红酒,跟太太看一会儿韩剧,头一沾枕头就睡着。公司的团队都在做正确的事情,没什么可担心的。 Y 给读者们推荐一些书呢? C 我的床头柜上堆了大概两百本看到一半的书,家里电视柜上还堆了另外三百本。我的KINDLE里估计还有几百本。多半是历史类和人文类的书,如《人类简史》《成吉思汗的崛起》等。也有和投资有关的,比如说巴菲特的投资思想是怎么样的,我也很关注这些投资人的思想。 Y 人怎样才能活得更潇洒? C 追求某种自由,然后要经常旅游。我很喜欢旅游,但在旅游的时候就不打分了。该吃吃该玩玩。 关于《锐读空间》你有任何意见和建议 请联系我们:yzwbruidukongjian@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