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策划:陈明明 制片:刘翔 设计了先锋书店、随园书坊、胡家花园、赛珍珠纪念馆、青果艺文空间、1865艺术街区等地的陈卫新,身上标签实在太多,除了是一名严谨、干练、高效的设计师之外,对书籍充满情感的他还是一位小说写作者,一名诗人,一个书画皆通的“文艺青年”。他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擅长线描,偶尔还会在开会间隙,留下连写带画的手绘日志,让朋友们传阅不已。 实习生 朱镜如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童 立 摄影 长 城 陈卫新简介>> 中国著名室内建筑师,《中国室内设计年鉴》主编、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评委、《中国室内》编委、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分会理事、南京市室内设计学会副会长、南京筑内空间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先后在《室内设计与装修ID+C》、《室内建筑》、《室内设计师》等多家杂志发表设计作品及论文。廿一熙园、先锋书店、爱德基金会、扬州小盘谷等近20项设计作品获国际、国家级、省级大奖。 一栋民国小楼 吸引文化名家纷至沓来 陈卫新的书房兼工作室,位于升州路118号的一栋民国小楼里,紧邻熙南里。这里曾经是“美大纸行”,几年前陈卫新租下了这里,并成立了观筑历史建筑文化研究院。陈卫新说:“观筑相当于关注。南京包括全国,有很多这样的历史建筑,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所以我们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对建筑的修复和再利用,来唤醒大家对历史建筑的关注。” “美大纸行”屋檐下,从2013年3月至今,已经办了11个展览和沙龙,吸引了大量知识分子、作家、艺术家及文艺爱好者前来,苏童、叶兆言都是这里的常客。谈到书房设计的理念,陈卫新表示:“我其实特别反对把书房绝对化,书房其实也可以吃饭,也可以接待朋友,也可以是客厅。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说我要有一个自己的书房才可以读书,我觉得这种想法其实可以改变改变,无处不是书房。” 一本书籍 促使他走上室内设计道路 小时候,陈卫新得过一场大病,因此休学了一年,天天呆在家中。在文化馆工作的母亲便借来一大堆中外文学名著供他遣闲。书读得倦了,他就看家里挖井,从动土第一锹到出水,饶有兴致地跟在带着徒弟上门打家具的师傅后面看手艺细节,连续两个月。如今回想,陈卫新说,“从小就接触工艺,令我对中国汉字中建筑的‘筑’有了深刻领悟,‘筑’字拆开来,其实就是‘竹木工艺’”。他从中体会到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中,艺术的存在如影随形,连师傅工作的姿态都是优美的,耐心而沉着,绝无心浮气躁。 念初三时,陈卫新又收到了大姐用第一个月工资买的一把吉他和一本台湾杂志《美化家庭》,这本杂志令他爱不释手,上面印着歌手苏芮家中的室内布置,令陈卫新惊叹“这个太美好了!”“房子还可能弄成这样!”他开始憧憬:“人生如果能参与到这种建设中去是件很美好的事。” 为张嘉佳设计餐厅 特意去买他的书 “我一直蛮挑的,只做自己喜欢的项目。”挑着挑着,陈卫新挑出了自己的风格路线,成为业内有名的历史建筑改造名家。他笑说父母名字起得好,陈卫新,其实是要让他“以新卫陈”。 说到陈卫新,就不能不提中国最美书店——先锋书店。先锋书店是陈卫新最满意、也是知名度最广的作品之一。先锋书店原本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停车场,面积有四千平方米,在书店的设计上,陈卫新采取了自然主义的表达,刻意保留了停车场的气质,保留了所有的交通的画线和车道的上下坡道。而陈卫新最新的一个作品,是去年为畅销书作家张嘉佳设计的餐厅《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在这个空间里面我主要想用文字来参与空间的塑造,这是跟以往不一样的。以往我们都会通过材料,通过灯光,通过色彩,仅仅是用这样的传统的一种表达方式去思考这个问题。而文字的参与呢,应该是这个项目的一个特色。”为此他特意去买了张嘉佳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