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血管外科医生说血管疾病 主讲人:江苏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章希炜 下肢发凉,皮肤苍白,腿脚疼痛,按照骨关节疾病治疗了多年,却越治越重,最后到了差点要截肢的地步,这名来自武进农村的病人,如果早一些去大医院的血管外科,可能早就能明确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外科”这是一个公众并不熟悉的科室,其实动静脉的血管病以及淋巴病,治疗它们需要到血管外科。昨天,由江苏省人民医院主办,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在南京举行了一场学术交流会议。专家希望公众了解,如果出现了以下九种症状,建议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排查。 相对于心脏外科、神经外科等科室,很多老百姓对于“血管外科”并不算熟悉。“其实,除了颅内和心脏外所有的血管疾病,都应该去找血管外科的大夫。”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血管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忠教授告诉记者。 然而在临床上,常常有患者“走错门”,本来是血管外科的疾病却跑去了骨科、皮肤科、神经科等,浪费了时间还容易延误病情。甚至有一些基层医院的医生,对血管病的病情也不能给予准确判断。如果出现了以下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排查。 一,肢体凉、麻、痛。包括肢体畏寒怕冷、麻木不适,以及肢体活动后疼痛。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肢体肌肉部位酸胀疼痛,站立休息一会可缓解,再行走一段距离后又重复出现疼痛症状。此外,不活动即出现明显疼痛,临床上称之为“静息痛”,甚至影响夜间休息,则可能是提示疾病发展严重,有可能出现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发展至截肢。江苏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章希炜教授说,他曾经遇到不少病人,一直按照骨关节病治疗;还有的病人认为这是“老寒腿”,认为“人老了都这样”。有的人直到腿部麻木发黑,出现局部坏死甚至面临截肢,转到大医院血管外科才被确诊。 二,肢体肿胀。各种突发的肢体肿胀,要小心静脉血栓。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长王深明教授说,一些患者看见自己下肢水肿,首先想到的是去看肾脏科、风湿科,或者去求助中医,往往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三,肢体或足趾破溃。如果既往合并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的老人,因为意外受伤出现肢体或足趾破溃,且经过1~2周也无法愈合,也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或糖尿病足的表现。 四,脉搏减弱消失。健康人可在腕部或脚面触及明显动脉搏动,如果搏动减弱或消失,提示动脉狭窄或堵塞。 五,搏动性肿物。颈部、肢体或腹部摸到搏动性肿物,搏动频率与心跳相近,提示可能存在动脉瘤,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破裂危及生命。 六,发现“动脉斑块”。体检通过超声检查发现血管“斑块”,小小的斑块脱落,就可能造成器官梗塞,切莫轻视。 七,“小中风”。一过性的眼睛视物不清、上肢或下肢活动障碍、失语、口角歪斜等症状,可自行恢复,称为“小中风”,往往是中风的前兆和危险信号,需要血管外科排除颈动脉、椎动脉或脑血管病变。 八,静脉曲张。肢体青筋暴露,甚至出现瘙痒、发黑、破溃、静脉炎症等。目前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极高,我国50岁以后的女性静脉曲张的发病率可以高达40%,而在男性病人中也能达到30%。 九,静脉血栓。很多猝死,都是由静脉血栓引起的肺栓塞导致。专家表示,比如媒体多次报道过的“经济舱综合征”,就是指患者长时间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没有活动,没有足量的饮水,在站起来后会突然倒下,导致生命危险甚至死亡。这不是心脏的问题,而是长期固定一个姿势不活动,导致血液循环降低,腿部静脉形成血栓,患者站起来后,由于肌肉活动提供了一个挤压的作用,将血栓挤压脱落到肺部,堵塞了肺动脉,导致血液无法在肺部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造成患者窒息。 吴倪娜 于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