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 邱家和 请读者原谅,我用了这样一个绕口令般的标题,因为其中包含着不可分割的两层意思:首先,设计改变了生活;其次,设计自身也在迅速改变中。而日前开幕的2016上海设计展,恰恰就以“设计之变”为主题。 在今天的上海,你无时不在见证这些变化:上一届上海设计展举办于2013年,主题是“美学之城”——“设计引领创意生活,美学建构理想城市”。对此,上海本身就是一个范例,见证了设计如何在重新塑造这个亚洲国际大都市。巧的是:1月9日深圳也举办了一个设计大展,名叫中国设计大展。策展人杭间强调,与其他设计展强调产业的角度不同,深圳的展览强调的是文化,以“设计·责任”为主题,关注和倡导设计与公共艺术的社会责任及其背后的人文关怀和文化思考。而当地媒体则报道,这是一个国家级的三年设计展,希望构建专业、权威的国家级平台,引领和促进中国设计和公共艺术的创新,聚焦其在服务国家社会发展大局和重大战略中的重要价值。 上海和深圳可谓中国内地走在最前沿的城市,两个城市都在做设计展,你一定会觉得特别有趣。相比之下,上海这次展览的主题则是“设计之变”,集中展示了国内外设计师、艺术家所探究的未来设计的多种可能性,展示了他们从设计的思维定势中跳脱出来,用更具备时代冲突和价值观的思维来思考设计的变革作品。在担任总策展人的著名艺术家丁乙看来,这次展览更着重于在时代现象中辨识未来设计的方向。 为了体现这种变化,展览分为四大板块,中国策展人卜冰策划的“聚变力”板块,邀请了12组背景各异的设计师或工作室,表达他们各自对融合聚变的观点,他们或多年来一直在上海工作实践,或因创作活动与上海发生关联;而“新物种”板块则由中国策展人冯峰策展,将来源于生物学的变种、杂交和异化的科学现象来作为设计元素运用到当代设计中,主要以物和材料的革新实验作为目标;此外,还有意大利策展人毕月策划的“泛学科”板块,呈现设计的多元形态;有英国策展人胡本立策划的“未来场”板块,呈现可预见的未来。 他们还特地编制了一份“看设计——上海城市设计地图”,打开地图你会发现,西岸主场馆核心展区与西岸周边小型场馆组成了展览的两层维度,而第三层维度则纳入了上海相关的设计场馆、设计院校、设计中心、艺术设计商场,乃至美术馆商店、设计店铺、创意产业园、著名设计师工作室等等。三层维度像一张无形的网络,覆盖了全上海。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艺术和创意就这样透过设计,融入了上海人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设计作品也进入了收藏家的视野,悄然改变拍卖场的格局:刚刚过去的2015年,佳士得在上海秋拍中就专门推出了设计作品的专场拍卖。此前,上海泓盛、中国嘉德曾先后试水当代设计作品的拍卖,佳士得更在2014上海秋拍中首次与上海的一个家居品牌“上下”合作,推出了设计作品的专场拍卖,拍品用当代设计融合了传统工艺,在设计作品拍卖中别开生面。而2015秋拍则更将作品的征集范围扩大到亚洲,囊括了日本和韩国设计师的作品。可以预期,正在洗牌中的中国艺术市场上,中国与亚洲的设计作品会有更优异的表现,成为藏家新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