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妊娠合并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7.5%,不到6个孕妈妈中就有一人会遭遇“甜蜜”的烦恼。怎样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它有何危害,该如何规范治疗,成了马上有宝宝一族们最关心的话题。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杨慧霞教授为孕妈妈们解答了相关问题。 不是高龄孕妇,“糖筛”可以不做吗? 小高今年27岁,怀孕将近4个月了。产检的时候听其他孕妇说在24周-28周左右要做“糖筛”(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得空着肚子抽好几管血。小高从小就晕血,很担心这项检查。她想知道,家里没人得过糖尿病,自己的年龄也不大,这项检查是否必须做。 杨慧霞教授肯定地回答,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必须做!“糖妈妈”能否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控糖方案将直接影响自身和胎儿的健康,而及时治疗的基础正是及时发现。高龄孕妇、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确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年轻的、没有家族史的孕妈妈就不会得妊娠期糖尿病。其实从近几年临床来看,不到30岁的孕妇被查出妊娠期糖尿病的也不在少数。 根据国家卫计委采用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新标准,空腹血糖(5.1mmol/L)、服糖后一小时血糖(1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3个时间点中的任何一个高于标准即可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前面提到的17.5%这一让人惊诧的数字正是根据这一标准,统计了2010年-2012年间全国13家医院的数据得出的,可见现在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有多高!而且现在强调怀孕后第一次检查就增加血糖检查,将怀孕前漏诊的糖尿病患者及时筛查出来。 “糖妈妈”少吃多动是不是就够了? 侯女士今年34岁,刚刚做完糖筛,不幸加入了“糖妈妈”的大军。医生向她建议先在家进行饮食+运动的治疗,复查时如果血糖仍未达标,就可能需要启用胰岛素治疗。侯女士对要使用胰岛素忧心忡忡:“我的血糖就超标一点,是不是平时少吃多动就行了?是药三分毒,胰岛素真的安全吗?” 杨慧霞教授说,侯女士的例子很有代表性,说出了大多数孕妈妈的心声。提到胰岛素治疗,很多孕妈妈的第一反应都是非常时期能不用药就不用,还是更愿意接受饮食和运动治疗。 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后,从饮食+运动开始治疗并没有错。饮食控制,以能提供孕妈妈足够热量、合理营养而又不引起饥饿性酮体产生及餐后高血糖为原则。运动以不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发育迟缓,不引起宫缩,孕妈妈心率正常为原则。 但是问题是,孕妈妈饮食控制的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而饮食控制不佳对孕妇和胎儿都会带来危害。因此,杨慧霞教授强调,确诊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妈妈如果饮食控制一周血糖仍未达标,就应在合理运动饮食的基础上及时启用胰岛素治疗,以避免过度的饮食控制。 很多孕妈妈怕胰岛素对胎儿有不良影响或者担心自己胰岛素成瘾,打上就撤不掉了。 杨慧霞教授进一步解释说,胰岛素为大分子物质不会通过胎盘,对胎儿没有影响,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首选用药。而且,妊娠期使用胰岛素不会对孕妇内源性胰岛素分泌造成远期影响,产后停用胰岛素以后,患者完全不会觉得难受,也不会想再使用,这就不是依赖,不存在胰岛素成瘾的问题。及时、积极地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更好地控制血糖将给孕妈妈和宝宝都带来良好保护。 打了胰岛素,还需要等30分钟吃饭吗? 曹女士今年39岁,10年前怀孕时曾被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在医生的劝说下,接受了胰岛素治疗。最后足月生下女儿,母女平安。回忆当时使用胰岛素的经历,她觉得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打完胰岛素需要眼巴巴地等到30分钟后才能吃饭。10年过去了,现在的“糖妈妈”还需要等待30分钟吗? 杨慧霞教授说,曹女士在10年前应该使用的是第二代胰岛素——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的一大特点就是注射后需要等待30分钟以后再用餐。不过现在“糖妈妈”已经有了更好的胰岛素,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多的是第三代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 相对于短效人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由于起效快且作用持续时间较短,能够更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餐后血糖达标更快;降低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并且能够餐时或餐后立即注射,弥补了短效人胰岛素必须在餐前30分钟注射的不方便。另外,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也已于去年10月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空腹血糖也有增高的“糖妈妈”多了一个选择。因此,得了妊娠期糖尿病,“糖妈妈”也不必过于焦虑,及时启用胰岛素治疗,就能保证母婴的平安、健康。 北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