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 张 磊 父亲买来一个竹篮,放在窗前,因为是用翠竹新制的,所以不断放送着竹木的清芬。 我喜欢这只竹篮。它点亮了我的乡土记忆。 多年前的家乡,亲朋故友家若有婚嫁娶媳、娃娃满月等喜事,按乡俗须去“行礼”。行礼不是现今这般封红包了事,而是把家中竹篮洗净,承装好贺仪后上门道贺。贺礼通常为珍珠白的新米,大红被面,成双的肉吊、鲤鱼、香烟、白酒等,凑成四样即成。 待到良辰,拎上竹篮欢欢喜喜行礼去。赶到办喜事的人家,自有“知客”迎接,引你进厢房登记礼品。“书记”冲你点点头,略一过目竹篮,用毛笔在大红礼单上写下你的大名,再录——大米五升,枕头套一副,双沟酒两瓶,云利烟两条……完毕,取出裁好的红纸条,书上名字,糊到竹篮上,安放到厢房一角。 行礼完后就是入座吃酒席了!只听一声“哐啋”爆响,跑堂的双手举案速速地把酒菜端上, 先是9个凉菜,撤盘后再来9个热菜,大家伙下筷如雨,吃得嘴角流油。年轻人猜拳行令,老人们共话稼穑,全村的狗也都窜来助兴,穿梭在席面下,尾巴不时扫过脚踝,给你一阵酥软的轻挠。 散席后的日子,对小孩子而言成为最甜美的等待。依照乡俗,办喜事的人家隔几天后要“回篮”,也即在竹篮里放些“花儿馍”、喜糖作为谢礼,回馈亲友。“花儿馍”不过是面模子刻制成的形状如花的干馍,中间有胭脂点的红心,喜糖也不过是彩纸包装的廉价水果糖,2分钱一颗。但对贫寒之家的小孩子来说,那是美味是宝物。由此,何时取回竹篮让孩子们心心念念。 木心有首《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回篮”只需稍待几日,可对孩子们而言等待把时间抻长了,变得如许得慢。 终于等到竹篮被取回的日子了,孩子们把它高举过头顶,怀着“禾捆收回家”式的喜悦,和竹篮一起,欢欢喜喜走向回家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