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培晨教授的猿猴绘画作品如今已成为中国画坛的一道风景,其推陈出新的创造性表现使得中国画的动物题材在当代又实现了一个突破,就像昔日齐白石之墨虾、徐悲鸿之奔马、潘天寿之秃鹫、李苦禅之苍鹭,徐培晨教授通过数十年来的不断完善而使其猴画深入人心,并跨越出中国画圈子,进入中国文化的领域。 一、猴画成就,功在其他 世人常说,徐培晨教授在猿猴的专门领域画出了特色,一枝独秀,而享有画坛“东方猴王”之美誉。笔者却以为,其猴画之所有获得成功,更在于他对各类人物、动物以及梅、兰、竹、菊,山、石、云、水等方面所下的工夫,以及对于笔法、墨法、水法的钻研深度,没有这些,其猴画就难以千变万化而不断获得拓展。就此理而言,猴画可谓其坚实的写生基础、广博的艺术素养以及老辣披纷的笔墨语言升华出来的典型代表。 在年轻之时,他为了写生猿猴,跑的地方很多,像西双版纳、峨眉山、黄山等地,既是猿猴的栖息地,也是典型的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除了画猴之外,他还要熟悉它们的生活环境,住下来进行长期观察写生。那时他的写生画得非常细,多以白描的方式进行,结构刻画得十分清晰。“画猴五次又三番,积得图稿无计数。”“为画猿猴常入山,目击手追忙不闲。”这些徐培晨教授的题画诗道出了实情。因此,由实而意,由工而写,由精而放,这条道路既是中国历代大画家遵循的道路,也是徐培晨教授几十年来钻研猿猴自然演化成的一条道路。 二、恣意挥写,书画益彰 宋代以来,中国的书画艺术高度融合,互为支撑,竞相发展。故一代大画家多为一代大书家。然而,新中国以来,由于学科规划的细化,画坛与书坛逐渐区分开来,书家与画家的分野也逐渐明显,如此导致能将书画两大艺术均能表现到很高水平,且能相得益彰的书画家并不多见。画家中关注书法修养,在作品中能将书画有机融为一体的也越来越少见。与这些画家不同的是,徐培晨教授在画上的题款,或为画名,或为题诗,或为感言,或为吉语,与画面有机相映,恣意汪洋中显出画家深厚的线条驾驭能力以及对书法的独到理解。 徐培晨教授的书法纵横排戛,潇洒自如,与画家豪放豁达的性情是一致的。他中锋、侧锋随机运用,铺排不拘小节,又擅长用水,故其题跋的书法常有水墨淋漓的效果,颇具画意。在书写的性情上,他与中国古代书画家徐渭最近;在书写的风貌上,同他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徐培晨教授在画中的恣意挥写、书画相得益彰正基于这些。 三、猴人一体,和谐当下 徐培晨教授画中的猿猴多处于自然之中,或坐或立,或攀或荡,或聚或散,或嬉或静,生动活泼地演绎了一幅幅颇具人间情趣的猢狲图。其构思、构图常考虑如何安排猿猴的“三口之家”,即使画群猴图,也是将它们当作一个人类社会去建构,或将它们安置于山水之间嬉戏:或戴月松间,攀援藤蔓;或伫立长啸,跃飞溪涧;或少长咸集,母子相偎;或抓耳挠腮,顾盼生情。总之,其间的喜怒哀乐,灵性迭现,曲尽人性之妙。而且从不表现争斗撕咬的场面,表现的是猿猴世界的和谐之美。 值得注意的是,在徐培晨教授的作品里,不但有金猴献桃等恭贺吉利的题材,而且还大量运用同音双关的吉祥寓意手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复兴积极贡献着自己的艺术理想与智慧。今天看来,运用吉祥寓意手法的积极意义更在于和谐当下,如今物质的富足催生了人们对于艺术的不懈追求,收藏热超过了以往时代。画家创造的喜闻乐见、雅俗共赏、吉祥寓意的作品能带动人们提升艺术境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华民族的崛起正取决于国人的精神面貌,徐培晨教授的猿猴画在这方面为当代画家做出了典范,从而实现了艺术的当代价值。 文/邵晓峰(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南京市青年美协主席) 徐培晨教授简介 1951年生,号猿公,江苏沛县人,当代著名画家,其山水、人物、花鸟画皆精擅,尤以丹青猿猴著称于中国画坛。现为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江苏艺术强省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交流院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师范大学江苏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培晨艺术馆终身名誉馆长、徐培晨艺术学校终身名誉校长。 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出国展览,文化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共中央办公厅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均收藏其力作。出版论著、画集《画猴技法述要》《怎样画猴》《徐培晨画集》《徐培晨国画猿猴集》等40余部。艺术成就被载入《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当代中国美术家名录》等。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美术》、《美术观察》等几十家媒体对其艺术成就推出诸多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