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的加油歌响起,学生们扭腰、踢腿,跳起了支教老师教的加油舞。日前,青海大桦林贝亲希望小学联合周围三所学校举行了“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会上贝亲婴儿用品(上海)有限公司的代表向学校捐赠了一台复印机。在欢歌笑语中,“彩虹桥”支教接力活动圆满落幕。
此次由新闻晨报和贝亲婴儿用品(上海)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彩虹桥”支教活动为期两个月,四位支教老师在文体、音乐、美术方面新鲜的教学内容受到当地学生的喜爱。昨天当第二批支教老师要离开时,学生们拉着她们的手问:“老师,你们什么时候再来?”
“小雪人”让老师心疼
尽管在众多贫困山区的学校中,大桦林贝亲希望小学算不上环境最艰苦,但条件依然不容乐观。
大桦林贝亲希望小学位于青海省东和乡,这里海拔3000多米,即便在四月天也常会下雪。第一批来支教的周逸凡老师现在依然记得当时的场景。“不少学生需要步行一小时才能到达学校,雨雪天气考虑到路况,可能还要再提前一些出门。我刚到时没经验,在一个大雪天准时6:30去开门,眼前的场景让我呆住了。因为校门口没有遮蔽物,学生到了之后没地方躲雪,五六个学生已被雪花覆盖成了'小雪人'。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安静地坐在门口等待着。看着孩子们冻红的小脸,我特别心疼。”
肉丝杂烩面已是美味
因为路途遥远,学生中午都在学校解决午餐。在没有营养午餐之前,学生只能吃从家里带来的冷馒头、烤土豆。如今因为政府的补贴,孩子们中午吃上了营养午餐。不过,每个学生每天只有3元补贴,有限的资金买不了多少食材,做不出像样的饭菜。于是,学校只能把这些食材——一点胡萝卜丝、白菜、肉丝放一起,天天中午给学生们吃杂烩面。
“即便如此,孩子都跟过节似的。校长说,学校刚开始提供午餐的时候,学生们都特别开心,吃得也特别多,有好些学生每顿吃两大碗面还咂巴嘴巴。”同为第一批支教的老师袁芳说。
高原上体育课有挑战
四位支教老师的到来,让学生们无比兴奋。他们用对学业无比的热情向四位老师表达出最热烈的欢迎。无论是周逸凡的体育课、袁芳的音乐课、还是杨东汶的国画课、张丽琴的英语课,课上学生们都表现得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鸟。
周逸凡向记者透露,“其实,学校的体育教具很多,羽毛球、跳马、垫子……可是原先因为没有专职的体育老师,他们搞不清这些教具怎么用,因此教具都被闲置。当把这些教具重新翻出来后,孩子们一下子觉得体育课的内容丰富有趣了很多,所以上课特别投入。”他说,“他们这里确实贫穷,但相比物资,这里更需要人。”
学生塞来一双鞋垫
此次支教之行,让四位支教老师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孩子和村民们的淳朴、善良。
杨东汶感慨这里的学生比城市里的孩子更懂事。她说每次画完画,学生们都很自觉地帮她把全班的毛笔归拢,冲洗干净,哪怕洗得身上都是点点颜料,孩子们依然很开心。
除了帮老师收拾教具外,学生们还会用一些小礼物、小纸条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和喜爱。张丽琴说,有次放学后她回到宿舍,突然就听到有人敲门。一开门,一个学生“嗖”地一下子蹿进来,把一个东西往她手上一塞说“老师,送你”,然后就一溜烟地跑了。等她回过神一看,才发现手里有一双精美的绣花鞋垫。。
像这样在不经意间让人感动的小细节,几乎每个老师都遇到过。直到现在,第一批回到上海的两个老师还常能收到学生的来电、来信。
彩虹的故乡,大山环抱。贝亲搭建的“彩虹桥”,借可爱可敬的支教老师之手传递爱!正像孩子们所希望的那样,明年我们将重返大桦林,和孩子们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