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红木荟专栏讲述了圈椅“天圆地方”的哲学底蕴以及太师椅背后的“拍马屁”的文化渊源,本期红木荟继续带您体会椅子的故事——南北官帽椅背后不同的文化情怀。 中央路红星紫光阁知名红木品牌元亨利展厅负责人曹君珍告诉记者,官帽椅按形制和适用地域可分为主要用于北方的四出头官帽椅和主要用于南方的南官帽椅两种。从表面上看,两者之间的区别似乎只是搭脑和扶手出头与否,但仔细研究一番却可发现其中别有洞天。 豪迈的“北官” 曹君珍介绍,曾有学者将坐面大小相似的两种官帽椅放在一起,发现“北官”明显重于“南官”,这一重量差主要是由于南北制作风格不同而产生的形制、用料上的区别所导致的:北方人个性豪迈,故而用料足、形制也较大;相比较而言南方人则内敛文秀,有着强烈的文人气质,所以用料精细、形制清秀、体量轻巧。 “北官”一般而言,就是四出头形式的官帽椅,它的基本形制是椅的搭脑和扶手均出头。早期北方官帽椅的搭脑、扶手、联帮棍均是直材,联帮棍上细下粗,鹅颈稍弯。后经过发展,产生了使用弯材的官帽椅,其模样也因此定型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北官”的形成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北官”是大同华严寺所藏的金代阎德源墓出土的四出头扶手椅,虽然当时还没有明确称为官帽椅,但是其造型说明四出头官帽椅的雏形已经形成。 温婉的“南官” “南方匠师称南官帽椅为‘文椅’,它以扶手和搭脑不出头而向下弯扣为特征,采用“挖烟袋锅”式的榫卯制作工艺做出平整、流畅的效果。此外,南官帽椅的靠背板通常做成S形,搭脑向后凹进。”曹君珍说。 关于南官帽椅的得名还有个有趣的故事:话说宋代官帽均有帽翅,官员们在朝堂之上戴着带帽翅的官帽,回家后就把帽翅摘掉,以示内外有别。恰巧这种扶手椅的形状就像是脱去了帽翅的官帽,于是人们称其为内官帽椅。而宁波话中的“内”很像普通话的“南”,慢慢的在流传的过程中就变成“南官帽椅”了。 元亨利这款南官帽椅靠背板依人体结构而制作,并浮雕花鸟纹为饰,花枝叶果,翎毛飞羽无不刻画精细,鲜活生动。扶手、联帮棍皆有弯曲,向内呈拥护之势。此椅多以方材为主,沿边均有洼线为饰,为清式宫廷之风。 实习生 林文翔 扬子晚报记者 王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