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自己二十岁的时候,青春明媚(不漂亮),三十岁的时候千种风情(不是万种),如果有台时光机,要不要穿越回去从头来过?不不不。拿那些东西换今天的“不惑”,没得商量。
“不惑”可是很贵的。不惑的人生,是从来没有过的坦然,自在。之前看得无比重的东西,终于慢慢淡然。
比如说自己的相貌。
曾经遗憾自己不是貌美如花。如今觉得这中人之姿反倒非常合适,即使再丑一点也无妨。这样的一种相貌有很大的弹性:生活方式节制些,保持清瘦,在腹内塞几本诗书添些气质,完全可以凑一个中上品;如果不想费这么大劲儿,也行,嫁给谁都不觉得憋屈。更重要的是:如今才发现,美貌并不会给人生寻觅幸福添加任何方便,有时反倒是一种障碍。更有甚者:到了中年,发现早年的“风情万种”们相貌呈现颓势,泯然众人,那真是做梦都会笑醒。
再比如所谓的事业心。
先说一个故事。释迦牟尼有个名字叫周利盘陀伽的弟子,呆头呆脑,连一句简单的经文也记不完全。一天释迦佛祖对他说:“喂,你脑袋不好使,经文不记也可以,以后你就扫地好了。”于是周利盘陀伽按佛祖的吩咐日夜扫地不辍,一天突然开悟,成就大道。
年轻的我要是那个弟子,一定得跳起来:“扫地,你开玩笑吧。”我那时真是傲气。二十年来,在社会这样庞大的体制里,聪明地跳来跳去,消耗着教育资源,寻找着能将利益最大化的舒服位置。如今,回头一看,一塌糊涂,并没有活出所以然来。看来埋头扫地也是可以的。所以,现在对所谓事业的淡然,不是内心尖叫表面不动声色的那种淡然。
一旦想开,你的孩子就不用再背负“完成你未完成的夙愿”的压力。你自己憋屈了,孩子没有义务帮你出净胸中恶气。他只负担他自己的人生即可。是在仕途上春风得意,还是当腰缠万贯的亿万富豪,还是在清扫车上自在地吹着口哨……各种滋味,他尽可以自由的选择。
不再听谁谁家的孩子上了清华北大,就惊跳起来。也不再心急如焚却口是心非地对孩子说我看好你。那是教育孩子虚伪的技术手段。等你的内心真正云淡风轻了,你就会发现孩子怎么这么可爱,这么敦厚。这颗对孩子真正欣赏的心,孩子当然能通过特别的途径接收到,还需说什么呢。
中年以后,我觉得最大的改变,就是不再寻求外界的承认。终于慢慢发现:即使拥有了全世界,也填不满你内心深处某个缺失的黑洞。人的内部,也存在着一个未被唤醒或者说我们没有关注过的世界。光忙着在外面证明自己,忽略了自己内部发出的求助的呼声。从此以后,静下心来,听一听,看看除了拼命让自己符合主流的价值观,还能做些什么。让自己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
一个年轻的小弟问我:“姐,没有冲劲的人生还有意思吗?”
有意思。
一个朋友,曾经嗜烟酒。他对那些不沾烟酒的男人不屑一顾:“不抽烟不喝酒,活着还有什么劲?”
后来,健康原因,他戒了烟酒。他说:“烟瘾酒瘾,没有了,反倒拥有了之前想象不出的自在。”
是呀,欲望而已。那些欲望被喂养后的满足,不是真正的快乐。欲望是束缚在我们身上的绳索,哗哗地解掉后,剩下的只有——自在。
亲爱的,你说,“不惑”这样的好东西,拿青春和美貌来,谁肯换?
袁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