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雷下雨往哪里躲?发生地震或火灾时,应该如何出逃?飘浮在月球上会是什么感觉?带着这样的疑问,上周日,一群扬子小记者来到了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奥体分部的主题教育馆,在“科学发现”、“环境保护”、“交通安全”、“防震减灾”、“心理健康”和“天文地理”六大体验区里进行了一次奇妙的科学体验。 扬子晚报记者 杨甜子
“月球漫步”获得超高人气
“天哪,我竟能跳这么高!”在省妇女儿童中心的“天文地理”体验区,力学小学的男生郭子健发出了这样的惊呼。他坐在一个特制的“机械杠杆”上,双脚轻轻在地上一蹬,竟然轻而易举地跳了起来,高高地越过了天文地理馆的讲解员的头顶,“飞”在了“月球”上。“这就是月球漫步,你在跳起来的时候如果有意识地控制一下左右方向,还能实现向左或者向右的‘漫步’。”体验馆的讲解员告诉郭子健。看到郭子健玩得这么开心,一旁拍照的小记者们也都按捺不住,纷纷要求体验“月球漫步”,这项体验也成为了当天小记者活动中人气最高的项目。
“漫步”的好奇劲儿过去,小记者们立刻将注意力的重心转移到了“月球漫步”背后的原理上。讲解员老师告诉小记者,“月球漫步”的原理便是通过杠杆来减轻重量。“在月球上,引力只有地球的1/6,所以受到的重力就小,因此物体在月球上的重量是它在地球上重量的1/6。”小记者们在坐上杠杆之前先要称一下体重,便是这个原因。“因为引力小,人在上面行走,脚和地面摩擦力也小。人的重量到月球上并没有变轻,而是月球的引力小了,使人体所承受的重力势能减小,使你走起来感觉像是轻飘飘的。”
在“天文地理”体验区,同样具有科普性的还有代表不同天体的“八大行星秤”。除去地球之外,其余的天体,如水星和火星,都因为各自引力的不同,从而让各自的“体重秤”跑偏,称出不同的重量。小记者左梓璇十分好奇地站在火星秤上试了试,发现自己的体重竟然神奇地从45公斤变成了17公斤。
挥挥手便能“人体复印”
“科学”不再是书本上的枯燥名词,在快乐的体验项目面前,小记者们一个个都变成了科学达人。来自泰州的小记者谢天因为对科技的痴迷,甚至特地赶到南京来参加了此次的小记者活动。在“科学发现”体验区,讲解员们收获的人气也丝毫不亚于“天文地理”体验区,因为这里有十分高科技的“人体复印机”。站在“复印机”的屏幕面前挥挥手,小记者周朗旭惊讶地发现,随着屏幕上的白色光线闪过,自己的身体轮廓竟然被“复印”在了屏幕上。引得周围的小伙伴们齐齐把嘴巴张成了“O”字形。
在复印机的旁边,“儿童水世界”也成为孩子们扎堆的中心。“啊……”一位小男生冲着声控水流装置的小喇叭猛地一声大叫,水柱立刻从海豚造型的出水口喷出,将放置在出水口的一只黄色的小球顶得高高的。力学小学的马思斓是个爱钻研的“好奇宝宝”,她用不同分贝的声音轮流对着喇叭做了实验后发现,喷出的水柱大小,决定于发出声音的分贝大小。“要想托起小球,就要像这位同学一样,对着话筒大声喊出来哦。”马思斓的探索实验得到了讲解员老师的认可。“声控水流的秘密被我发现了,我要回家画示意图给妈妈看。”马思斓非常开心地告诉记者。
“地震逃生”科普急救知识
另一主题体验区“防震减灾”则更加考验小记者的大胆和机智。地震、火灾等灾害来临时,如何自救,如何帮助他人?“防震减灾”体验区里,讲解员安排小记者亲身实践了“地震小屋”和“爬软梯”。“地震小屋”是一间经过特制的寻常家居小屋,沙发、电视机、厨房、吊灯和书桌一应俱全。但一旦开启“地震模式”,小屋里的一切就会立刻变样。沙发、电视机和书桌都会相应抖动,发出“哐当”的声响,俨然是地震时的场景重现。站在小屋里的小记者们一个个抱住头缩在墙角,吓得一动都不敢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震级”也会越来越强,甚至天花板上的吊灯也会“啪”的一下掉落一半。直到讲解员关闭“地震模式”,小记者们才一个个心有余悸地抬起了头。
“地震的时候,大家应该在合适的时间节点采取恰当的措施,学习地震应急处理知识。”讲解员介绍,地震时如果人在高楼房间里,一定要找角落,蜷缩身体双手护头才能尽可能减少伤害。“但厨房却并不适合躲藏,所以躲在厨房的几位同学一定要记住哦。”
这间特制的“地震小屋”也受到了当天同去现场的家长们的称赞,看到胆子略小的女孩子不敢爬软梯时,家长们还纷纷站在一旁给宝贝们加油打气。“对于孩子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体验,寓教于乐,既感受了高科技,又学到了灾难时的急救知识,真的非常有趣。”一位小记者家长由衷地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