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披头士乐队进军美国50周年,就连央视都大张旗鼓地纪念起“TheBeatles”来,偌大的演播室里,白岩松和刘欢讨论50年前2月9日夜晚,4个英国年轻人登陆美国,后被誉为改变历史的那场演唱会——超过7300万人收看直播,简直就是太平洋那头的春晚。50年过去,《Yesterday》依旧在小清新咖啡馆里飘扬,《HeyJude》仍能在奥运开幕式上万人合唱。只是,怀旧不如怀春。而约翰·列侬,被自己的传奇裹挟着顺流而下,尽管他一直想跳出,那条天才与白痴假意惺惺、相拥而泣的娱乐方舟。中国的歌迷们,如果你始终在《HeyJude》这种摇滚圈的“同一首歌”里感怀披头士和1960年代。列侬一定会从坟墓里跳出来,大声地告诉你,Beatles还有更多音乐。
石磊
唯一选择:《工人阶级英雄》
1960年代,道路左边是暴力革命的废墟,右边则是一个个时尚安乐窝。对于苦孩子出身的列侬来说,革命、工人阶级、不守规太有吸引力了。2005年,也就是列侬遇刺25周年,一张正式精选纪念专辑宣告发行,收录的38首歌曲囊括了他最重要的个人作品,专辑名就叫《WorkingClassHero(工人阶级英雄)——最后的列侬》。“他们告诉你高层仍有位置,但首先你必须学会杀人时面带微笑。如果你想攀上巅峰必须如此,成为工人阶级英雄是唯一选择。成为工人阶级英雄是了不起的,如果你想成为英雄就跟我来吧。”歌词里,有没有你我会心一笑的似曾相识?
《工人阶级英雄》
你一出生他们就让你觉得渺小,他们不给你时间他们什么都没有给你
把你泡在宗教、性和电视垃圾中,你自认自己精明、无阶级而自由
但就我所见你仍是乡巴佬,成为工人阶级英雄是唯一选择
成为工人阶级英雄是了不起的,如果你想成为英雄就跟我来吧
请将我算在《革命》之外
什么是摇滚乐?你也许会脱口而出两个字:反叛。要当工人阶级英雄的列侬,反叛着教育和官僚体制,到了1968年,他直接把矛头对准了革命。是的,你没看错,披头士反叛了自己。1968年,法国巴黎“五月风暴”,超过900万工人聚集街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被学生占领数日,警察采取强制措施。英国伦敦,爆发大规模反战游行,以暴力冲突收场……就是这一年的8月份,披头士发行了超级畅销单曲《HeyJude》,单曲B面,列侬却写下了他的政治宣言——《Revolution(革命)》。
录音时,列侬在“you can count meout(把我算在外)”后面又加了一个“in”。他解释,唱出这句倾向模糊的歌词是因为还没有完全做好决定:到底是算我一个呢,还是不算我呢?最终的修正版里,列侬明确表态:“you can count meout”。面对左派的攻击,列侬还写了篇回击文章:“你们自以为是什么东西?你们自以为懂什么?我不只反对体制,我也反对你们。我知道我反对什么:狭隘的心、贫富差距……我告诉你这世界有什么问题,是人本身!你要摧毁人类吗?无情地?除非改变你们的/我们的头脑,否则是不可能改变世界的……你好像认为这只是一场阶级战争。”
《革命》
你说你想领导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你说这就是进化这就是演变
你知道的,我们都妄想改造世界,当你说起摧毁
你就应该别把我算在外面,你说你会改变宪法社会体制
但你知道的,我们还都想改变你的想法,你说这是一场新制度的建立
但你知道的,你最好放弃你内心的那些想法,你难道不知道这世事会自行好转,自我愈合
一堆人留了长发,仅此而已
列侬说过最牛的一句话是什么?你的回答也许是:披头士比上帝有名。1970年,比上帝更牛的披头士解散了,列侬离开乐队第一年,就发行了个人专辑,收录了许多传世之作《Mother(母亲)》、《God(上帝)》、《Love(爱)》、《Isolation(遗世独立)》。在近乎于独白的《上帝》中,人们忽然发现,列侬突然成了怀疑论者,对象包括披头士。
来看看列侬本人的解释吧:我不知道对历史有什么影响,那些有权有势的、整个阶级系统和整套布尔乔亚狗屎,都还是完全一模一样,只不过伦敦多了一大堆中产阶级小浑蛋,留了长发,穿着时髦衣服在街头闲晃。除了那些,什么事也没发生。只不过我们打扮起来了。掌权的还是同一批浑蛋,所有的事情都是同一批人在管。完全一模一样!他们把孩子们骗得团团转。我们长大了一点,每个人都是,有过一些改变,我们都更自由了一点点,诸如此类,但这场游戏还是一样。没有什么是真正改变的,统统是老样子!历史就是狗屎,他们做完全一样的事,把武器卖给非洲,当街杀黑人,人们全一贫如洗,老鼠全在身上爬。那只会让你想吐,而我已经认清了这个事实。梦已经做完了,一切都还是老样子,只不过如今我已经30岁(列侬生于1940年),而一大堆人留了长头发,仅此而已。你能想象,这是史上“最牛乐队”披头士主唱说的话吗?列侬完全否定了1960年代的摇滚。而我们,竟然还在纪念他们进军美国50周年……
《上帝》
我不相信魔术,我不相信易经,不相信圣经,我不相信塔罗
我不相信耶稣,我不相信肯尼迪,我不相信猫王,我不相信鲍勃·迪伦
我不相信披头士,我只相信我自己,洋子和我,那是真的,大梦已醒,我能说什么
昨天我是织梦人,而现在我已再生,昨天我是海象,而现在我是约翰
最后,不如纪念一个诗人
列侬把谁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答案不是麦卡特尼,而是鲍勃·迪伦。按照列侬本人的自述,他把鲍勃·迪伦看成了诗人,而不是摇滚歌手。曾经有人赞许:鲍勃·迪伦的歌词就是诗。他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足以印证这个观点。单飞之后的列侬,经常和摄影师、导演安迪·沃霍尔以及诗人金斯堡混在一起。坐在金斯堡身旁,列侬曾坦白自己很紧张。所以,最后,看在列侬满足了我们那么多理想乃至幻想的分上,我们就用他1971年的“类诗歌”《imagine(想象)》,来致敬吧。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列侬的摇滚旧友兼队友麦卡特尼,用《HeyJude》引爆了万人大合唱。闭幕式上,来自披头士家乡利物浦的合唱团,演绎的则是这首《imagine》。就连一向絮絮叨叨要表明自己无所不知的央视解说员,当时也安静了3分钟。你不得不佩服英国人的安排,所有的铺垫,都在为一个忠于内心的诗人致敬。诗人列侬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即使发现自己是被时代欺骗,但依然是个梦想者。
《想象》
想像这个世界没有地狱,在我们的头顶只有天空,想像这个世界没有国家
只要你去做,这事并不难,没有人会被杀或为此死亡,也没有宗教的纠缠
想像这个世界所有的人,在和平中生活着,想像这个世界没有财产
这个奇迹,由你来实现,想像这个世界没有饥饿和贪婪,人们像兄弟一样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