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5位委员作大会发言,就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言献策。本报选取部分委员大会发言的精彩片段,看看委员们关心些什么。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月飞 A 建好“文化云” 让文化惠民落地生根 刘锋委员(代表民进江苏省委员会) 高质量构建“一站式”文化云,让文化惠民落到实处,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要内容。 建议:一是做好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的定位架构。由省政府牵头,统筹整合资源,做好“文化云”项目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建立统一入口的江苏“文化云”平台。在省级平台设立设区市子平台,通过云连接、云操作、云平台和云整合等技术,提供 “一站式”服务和统一的建设运营体系,以此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文化资源互联共享。二是实现文化服务供需的精准对接。开辟互动反馈的公众参与渠道,了解群众文化需求,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群众“知道”“参与”“评论”“互动”四大需求,帮助文化单位有效进行资源整合、调度。落实公共文化服务“按需供给”,实现文化消费的供需精准匹配。应用大数据,探索建立公众参与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完善监督反馈机制,推动文化管理单位根据评价结果改进工作,提升服务效能。三是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推介,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逐步改变民众文化观念,积极鼓励各类社会文化机构、文化企业和个人依托“文化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多渠道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B 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周建农委员(代表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特色小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点,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 建议: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原则。立足本地资源禀赋,选择并支持特色产业发展。重视研究特色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供求规律,实施精准产业定位。既要从空间上推动全镇域均衡发展,更要从民生角度推动全镇居民的普惠型发展。树立品牌积淀意识,努力形成特色小镇经济文化资本。二是做好特色小镇建设统筹规划。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的制订应突出“多规合一”,规划内容要与所在地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充分对接。三是构建特色小镇产业优势。确立特色产业核心化、集约化发展目标,在有限的空间中进行优势产业和明星企业的集聚,形成至少一个或多个占据区域产业价值链顶端的产业。四是强化特色小镇建设扶持。制订相关政策措施,支持特色小镇加快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环境设施、科教文卫设施、便民商业设施以及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建立健全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在政府参与的基础上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完善有关招商及运作机制,确保特色小镇快速形成特色并长期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C 不断提升农民可支配收入水平 孙长春委员(代表住盐城市省政协委员联系小组) 提升农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事关脱贫攻坚目标能否实现,事关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全局。 建议:一是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有机等高附加值农产品新品种,提高农业亩产效益。拓展农业旅游市场,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对农业旅游的投入和开发。加强政策研究,引导农民将承包土地向规模经营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龙头企业入股或流转。二是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培训的力度,建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鼓励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本地农民,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三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进一步健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建立收益共享机制。集体土地经批准上市拍卖后,应留足农民的社会保障基金,让失地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靠。四是鼓励农民创业。鼓励引导能人、大户、转业军人、大学生等群体回乡创业。建立农民创业融资体系,创新贷款服务品种。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养计划”,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五是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在每年的财政收入和土地拍卖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充入补偿基金,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低收入农民帮扶,稳步增加农业设施项目和现代农业项目投入,建立城乡一体可接转的养老保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