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讯(记者 石小磊)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打响“江苏制造”品牌。不过,集“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制造工匠”、南京市劳模等诸多荣誉于一身的李有毅代表却有些忧心忡忡:带了很多徒弟,没一个能坚持过一年,“工匠”人才青黄不接,已成为许多实体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省人大代表李有毅是南京金陵船厂的一名电焊工、高级技师。他说,南京房价越来越高,他的好多徒弟都去了二线城市。“工匠人才青黄不接,我们单位年龄层次段都在三四十岁以上,20几岁的几乎没有。”李有毅说,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家庭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能吃苦耐劳的少,另一方面,待遇低也磨灭了一些年轻人的“工匠精神”。 2018年1月7日,南京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安居工作的实施意见》,但李有毅发现,这一政策仍然将技术工人排除在了门外。 “我们厂一些技师告诉我后,我就用自己的资料,登录‘我的南京’APP申请试过,发现申请提交不了,查看了原因,学历是条硬杠杠。可像我们这些技师,最多就是高中毕业,像我是初中毕业,根本不够申请条件,就更别谈其他的产业工人了。”李有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在培养一名高技能人才要花5到10年时间,比培养一名大学生还难。对于高技能工人,政府是否也能给予相应的政策,让更多“工匠型”人才愿意来南京,愿意留下来呢? 李有毅还提出,不少工人想学知识却一没时间二没平台,能不能由相关的院校与企业联手,搭建培训的平台,学校给产业工人提供知识的来源,企业为学校的实验提供数据支撑,让更多一线工人更快地提升自己,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