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庆,皖西南中心城市,自清朝,直至新中国建国初的二百多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这里商业繁荣,文化教育底蕴丰厚,孕育了大量有识之士,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陈独秀的青少年时期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安庆人执着而且有骨气的特点影响了他的一生。记者 苏勇 他对继承家业没有兴趣 陈独秀,生于安庆后营的“一个小户人家”。父衍中,字象五,屡试不第,以教书为业,是个穷秀才,陈独秀两岁时在苏州教书染上瘟疫去世。母查氏,是怀宁县人,精明能干,疏财仗义,亲戚本家都称她为女丈夫。陈独秀兄弟姐妹四人,排行第四。陈独秀在《实庵自传》里写道:“我自幼便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我记得我幼时家住在安徽省怀宁县城里,我记得家中有一个严厉的祖父,一个能干而慈爱的母亲,一个阿弥陀佛的大哥。” 皖江历史文化主编、陈独秀资深研究专家、安庆师范学院朱洪教授说,陈独秀有个严厉的祖父,名章旭,字太占,又字晓峰,盐提举衔候选知县,没有实职,教过书,做过幕僚。陈独秀父亲过世后,由祖父作主过继给了叔父衍庶做嗣子,叔父衍庶,光绪元年恩科举人。初任知县,因治河有功,升知州、知府、道员。后弃官从商,使这个“小户人家”成为安庆的名门贵族。衍庶对陈独秀这个嗣子抱有希望,曾将他带到东北自己的任上,亲自教诲,期望他成人之后,能继承陈家的家业。 但是陈独秀后来并没有按照他长辈们的意愿去做。他对家产毫无兴趣。 跟随祖父学习传统文化 陈独秀童年时,是随祖父章旭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化,其课程《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稍长则学《四书》、《五经》。这位祖父管教子孙是非常严厉的,人称“白胡子爷爷”。当今邻里的孩子哭闹时,只要一说白胡子爷爷来了,便停声不敢再哭。陈独秀在《实庵自传》里对自己的童年是这样描述的: 我从六岁到八九岁,都是这位祖父教我读书。我从小有点小聪明,可是这点小聪明却害苦了我。我大哥的读书,他从来不注意,独独看中了我,恨不得我一年之中把《四书》、《五经》都读完,他才称意。《四书》、《五经》还罢了,我最怕的是《左传》,幸亏这位祖父或者还不知道“三礼”的重要,否则会送掉我的小性命。我背书不出,使他生气动手打,还是小事;使他最生气,气得怒目切齿几乎发狂,令人可怕的,是我无论挨了如何毒打,总一声不哭。他不只一次愤怒而伤感的骂道:“这小东西,将来长大成人,必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恶强盗,真是家门不幸!” 从这段述说中可以看出,陈独秀从小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也是一个很倔强的孩子。他从《三字经》读到《左传》,学习传统文化。 院试他高中了第一名 据朱洪教授说,1889年,陈独秀的祖父去世。家里给他请过“好几个塾师”,他“都不大满意”。到十二三岁时,只好由大哥孟吉教他读书了。孟吉是府学廪贡生,也是中过秀才的学士。以他的学识教陈独秀还是可以的。陈独秀在《实庵自传》里说:“大哥知道我不喜欢八股文章,除温习经书外,新教我读昭明文选,每读时,我也有点头痛,渐渐读出味道来了,从此更加看不起八股文”。 在那个年代,不学《四书》、《五经》,看不起八股文,简直就是背经逆道。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认为,读书人的唯一正道就是走科举仕途,考秀才,中举人,会进士,点状元;有了功名才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陈家也不例外。 陈独秀的母亲总是用好言劝勉他:“小儿,你务必好好用心读书,将来书读好了,中个举人替父亲争口气,你的父亲读书一生,未曾考中举人,是他生前的一桩恨事!”一面母亲的严命,教习八股文章;一面弟弟看不起八股文,不愿学,孟吉夹在中间很为难。 一直到了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陈独秀17岁了,距县考只有一两个月时,孟吉才硬着头皮对陈独秀说:“考期巳近,你也得看看八股文章罢!”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也只好听其自然了。对弟弟的格格不入,他急中生智,向母亲作些虚假的报告,以取得母亲的喜悦和宽慰。在县考府考自然名次都考得很低,到了院试,宗师出的题目是“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的截搭题。考完后,陈独秀竟然中了第一名(考中为秀才)。 链接:安庆建有独秀园 独秀园,位于安庆市十里铺乡林业村境内,包括陈独秀纪念馆和陈独秀墓园两部分。目前建有五门六柱汉白玉牌坊,牌坊宽19.19米,寓意着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高10.9米,寓意着陈独秀的生日10月9日。牌坊上陈独秀三个字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字体。民主、科学是陈独秀一生追求的思想理念,采用的是陈独秀自己的字体。 陈独秀铜像广场。整座铜像9.5米,陈独秀铜像高6米,铜像采用的是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形象,展示了陈独秀追求民主、向往科学的高大形象。雕塑基座3.5米,基座上“陈独秀”三个字是选用王羲之的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