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岛足协原秘书长王斌案牵出了外界最不愿意看到的案情:在2013年的中乙和2014年的中甲联赛中,假球、赌球、黑哨三大毒瘤死灰复燃。 由于案情比较复杂,王斌案件至今还没有侦办终结。青岛方面调集了精干的队伍,负责王斌案件。据悉,王斌落案后很快交代了自己涉及到的受贿等问题,以及与中国足球各级联赛相关的假球、赌球、黑哨等毒瘤。王斌把线索、事件、比赛场次、关键人物等交代得比较清楚,或许会再次拉开打击“假赌黑”的大幕。 近10名裁判员涉黑 假球、黑哨发生在2013年的中乙联赛。有的球队为了自己的利益,找了专门的“中间公司”,利用青岛市与裁判界有着良好关系的业内人士,启动专门的“裁判资金”(一年可能不低于200万),做个别意志不坚定裁判员的工作。同时,利用一些秘密的关系网,做对手甚至是对手家属的工作,最终从比赛中获利。 从各方反馈的信息看,目前涉及到的裁判员近10人。一些疑似“黑哨”的名字大家耳熟能详,甚至有不少于5人在目前的裁判界有着很高的地位。这些名气较大的裁判员,在目前业务能力低下的裁判界,都是相对的佼佼者,他们执法的领域横跨中超、中甲和中乙三级联赛。 有的裁判员的名字比较陌生,但是翻开中国足协中超和中甲联赛执法裁判员名单,都能找到他们的名字。其中,有一名中甲助理裁判员的姓氏比较少见,在金庸的小说中倒是经常见到。这些疑似“黑哨”中,有人在2013年作为中乙联赛主裁判或者助理裁判执法了所涉球队的比赛;有的是执法2013年中乙联赛时的主裁判,到2014年成为执法中甲联赛的助理裁判;有的是地位显赫却被安排执法中乙联赛的一些重要场次。 涉及到的疑似“黑哨”,最有可能证明自己清白的,就是没有拿到过“黑钱”。因为是通过“中间公司”运作,不排除个别疑似“黑哨”的确没有收钱。他们只是被当做公关的对象,最终却没有成为事实。否则,案件中涉及到的裁判员可能都逃脱不了干系。 中甲有三四场比赛涉假涉赌 这是一个惊爆眼球的问题,而且疑似发生在2014年中甲联赛。王斌案中涉及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且都有具体比赛场次。只要证据确凿,不管涉及到哪些球队,至少被降级到中乙,甚至被取消注册资格。 2013年2月18日,中国足协对反赌扫黑中涉及到的业内人士、球队做出最终的处罚之后,一些人、球队可能认为这几年是中国足协放松警惕,假赌黑不会被轻易发现。从王斌案件牵出的问题看,确实如此。他们的手法更加隐蔽。 2014赛季中甲不仅涉及到了假球,而且和赌球关联。王斌了解的比赛可能有3到4场,其中,有一场比赛被当做典型重点指出。在被当做典型的这场比赛中,双方总进球超过5个。这场比赛既是假球,又有人参与了赌球。买通了对方的部分球员;同时在确定结果无误的情况下通过下注获得利益。(有官员家属实名举报,青岛海牛5比1战胜沈阳中泽的比赛,就是一场明显的假球。想必王斌案件会给出明确的答案。) 这场比赛输球的对手,此前并不是这样的表现,按照实力而言,也绝对不可能打出那样一个大比分。输球的这支队伍在2013年的中甲联赛中就曾经有过异象,当时他们处于保级圈,形势非常不妙,后来却“奇迹般”赢下强队,摆脱了降级圈。由于没有任何证据,之前这样的比赛也只能听之任之。 一年“专项资金”不低于200万 和2009年反赌扫黑时不同的是,王斌案件中出现了一个“专项资金”的称号,就是专门用来运作假球、打点黑哨的钱。与2009年相比,更为惊人的变化为:现在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运作假球、黑哨,而且分工明确。 据了解,一年的“专项资金”不低于200万,在冲超,冲甲或者保级的关键时刻,这笔资金还会增加,可能会达到300万左右。一般场次动用的专项资金两三万,重点的场次就会达到七八万或更多。当然,如果这笔专项资金是虚设,最终根本就没有动用,则万事大吉。 所谓的有组织、有计划,就是为了达到相关目的提前做好“公关计划”,由专门的组成人员去实施。所谓的分工明确,就是运作假球、黑哨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由几部分人分工协作完成,减少了环节上带来的风险。 从王斌案件中透露的各种信息看,王斌交代出的问题中,肯定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具体细节。无论是中乙还是中甲的俱乐部,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首先会在自己的俱乐部内部确定一两个人具体负责联系,然后在裁判圈内找几个或有地位或有人脉的专业人士,最后通过相关的“中介组织”完成交易。 另外,在这个特殊的链条中,还会有一些曾经在圈内呼风唤雨的人士存在。他们的作用,不是去和具体的裁判员接触,而是利用自己曾经的人脉,可能走的上层路线。 青岛裁判圈内有人去协助调查,也证实的确存在上述链条。不过,这几名去协助调查的业内人士,不知道是作为证人,还是作为“问题人士”去说清情况。从“运作组织机构”的角度讲,他们或许就是圈内的牵线搭桥者。 据体坛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