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请大家让开一下,赶快让护士给孩子插上氧气!”昨天傍晚6点,南京南站迎来了一位特殊的乘客——刚出生40余天的“氧气瓶宝宝”萱萱。由于孩子一出生就没离开过氧气瓶,从北京来到南京为孩子手术的爸爸张先生,一下高铁就紧张地寻找氧气袋,并在护士和南京南站雷锋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一路小跑登上了开往儿童医院的救护车。 昨天下午,扬子晚报记者来到南京南站,见证了铁路部门和医院联手拯救“氧气瓶宝宝”萱萱的爱心行动。 实习生 房佶宜 李源源 扬子晚报记者 韩飞 文/摄 揪心 女婴一出生就成“氧气瓶宝宝” 今年6月3日,萱萱在北京大兴区人民医院出生,正当张先生和家人为刚刚诞生的小公主感到高兴时,医生却告诉他一个噩耗,宝宝一出生就患有先天畸形,唇腭裂,腹部也肿胀,不能离开氧气瓶。张先生迅速为女儿办理了转院,将她送到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治疗。 萱萱来南京之前,一直在儿研所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但孩子呼吸方面的困难却一直无法解决。为了萱萱的病,夫妇俩跑了北京的许多家医院,但医生们都认为孩子太小,不适合手术。无奈,张先生只好在网上发出求助。很快,有患有类似病症的孩子的父母给他留言,称南京儿童医院此前治疗过这种病,技术比较好。看到了一丝希望的张先生赶紧将萱萱的资料传给南京儿童医院外科专家。7月9日,南京儿童医院医生回信,称可以为萱萱实施手术。经过了一系列的安排, 7月11日,张先生买下了昨天下午1点40分从北京南站前往南京南站的高铁票。儿研所医生认为孩子病情稳定,也支持张先生到南京手术的做法,但提醒他必须带上足够的氧气。 爱心 氧气瓶禁上火车,两地火车站罕见破例 出发前,张先生买了4升装的氧气瓶,本以为一切安排妥当的张先生却没想到,女儿从出生以来一直带着的救命氧气瓶,竟是北京火车站的禁运品。记者查询资料发现,我国铁路部门的规定:第二类禁运品包含一些气体,如氢气球、发胶摩丝、气体杀虫剂、打火机和氧气瓶等。在安保工作格外严密的北京,张先生根本无法带氧气瓶通过层层安检进入火车站,更别说上火车了。 焦急的张先生只好向北京高铁站求助,高铁站的工作人员建议他更换氧气袋。然而萱萱的主治医生却告诉张先生,一个氧气袋能供氧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携带太多氧气袋不光麻烦,而且氧气袋压力不足,即使不断更换,也容易有危险。张先生又计划自己开车来南京,但15个小时的车程,不仅医生摇头,他也不敢拿女儿的生命冒这个险。实在没了主意,张先生再次和北京高铁站联系,请工作人员想办法。 了解到张先生的紧急情况,北京高铁站润秋服务站和南京南站雷锋服务站取得联系,经过商讨和细致的部署,北京、南京高铁站决定为萱萱开辟绿色通道,计划携手护送“氧气瓶宝宝”顺利度过4个半小时的旅程。 信心 比萱萱病更重的孩子,治疗后明显好转 昨天下午1点40分,张先生怀捧着婴儿筐中的萱萱,由家人推着氧气瓶,在北京高铁站润秋服务站工作人员的护送下,通过绿色通道登上高铁。车上的乘务员也事先演练了基本的急救预案。张先生一家被安排在旅客较少的餐车座位,并有乘务员专门负责照顾,并及时向车长和守在南京高铁站的医护人员通报孩子的情况。萱萱用自己的氧气瓶,在高铁上情况良好,一路都在睡觉。在乘务组人员的悉心帮助下,一位乘车的护士在途中还为萱萱进行了一次吸痰。下午5点45分,高铁乘务组最后一次和南京南站雷锋服务站的工作人员确认了列车到达的时间和车厢位置。同时,医护人员则联系了南京儿童医院,确认病房和所需医疗设备是否准备妥当。5点50分,急救中心医护人员手持氧气袋,车站工作人员则拿着疏散人群的喇叭,在月台就位,紧张地等待着萱萱的到来。6点03分火车停稳,而张先生抱着女儿迅速冲到刚打开的车门处,请跑上来的护士为女儿换上便于移动的氧气袋。南京高铁站雷锋服务站工作人员迅速为张先生开辟出一条无障碍通道,只用了短短3分钟,萱萱就被迅速转移到停靠在南京南站进站口的救护车上。救护车到达儿童医院后,医生先把孩子带入抢救室进行检查、输奶后,认为孩子情况稳定,才将她放入了暖箱。 看到孩子没有了危险,张先生才开始接受记者的采访。他告诉记者,自己刚在病房里看到一个刚满月的孩子,据家属称,那个孩子比萱萱病情更严重,但手术成功后已经可以正常呼吸、进食。因此,张先生对萱萱的手术也充满信心。 在采访的最后,张先生再三对护送萱萱到南京治病的北京、南京高铁站的工作人员以及南京的医护人员表示感谢。他相信,在这么多好心人的关怀和帮助下,小萱萱回京时,一定可以摆脱氧气瓶。 南站月台,医护人员为萱萱插上氧气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