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民工属转型社会的特殊人群。中国的农民工如此,欧洲的农民工如何呢?英国女作家玛琳娜·柳薇卡即将自己的目光聚焦于这一群体,同样以黑色幽默的手法,写出了她的新著《英国农民工小像》。 英国农民工其实并不是英国土著,而大都来自于乌克兰、波兰、罗马尼亚、中国……这些转型中的国家。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对于这些国家的人们来说,英国显然就是“高处”了。虽然每个人都抱有不尽相同的理由,但他们来英国的目的却无疑只有一个,那就是淘金,寻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成就衣锦还乡的梦想。男人来这里自然是为了打工挣钱,而女人除了打工挣钱,另外还有一个隐秘的目的,就是试图诱捕到一个富有的丈夫。但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到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淘金也未必能够手到擒来。作为一位移民作家,玛琳娜·柳薇卡依然是怀着一份浓浓的乡愁来写作这部小说的。在她的笔下,既有着对往昔故乡乌克兰的思念,又难掩对当下乌克兰现状的失望,如果说她印象中故乡的高山和平原曾经美得超凡脱俗、不同凡响,那么,现实生活中的乌克兰则“什么都能出卖,什么也没剩下”。对于那些依然生活在故乡的人们而言,在从旧世界向新世界的转变过程中,“所有固定的、速冻的关系都会被一扫而光,所有固态的都会融解为空气,所有神圣的都会遭到亵渎”,一个人必须面对他在生活中的真正选择以及他与别人的关系,因为在这个利益攸关的世界上,剩下的只有竞争对手和失败者。相比之下,英国就明显不同了,样样东西都是那么餍足无度,似乎世界上的每个角落都遭到了掠夺才得以供应这样的丰富充裕,让他们一来到这里,就“仿佛站在未知罪恶的门槛上”。 与玛琳娜·柳薇卡的成名作《乌克兰拖拉机简史》相比,我觉得《英国农民工小像》的可读之处,首先在于其故事的曲折起落与精彩铺陈上。比如,农民工采摘草莓的房车大战;养鸡场里的捉鸡狂欢;女主人公的逃亡之路横穿英格兰,后面紧追不放的是那个阴险凶恶而又荒唐可笑的歹徒;另外,还有教授的女儿和矿工的儿子之间“爱上错的人”的爱情——时而像爱情小说,时而像惊悚小说,时而像公路小说,让你时时感受到精彩情节所带来的阅读快感。不过,《英国农民工小像》的故事虽然复杂了许多,却缺少《乌克兰拖拉机简史》的行云流水与自然天成,而作者颇受赞誉的幽默感也显得大打折扣,议论稍嫌生硬。但显而易见,二者都拥有一个相同的主题,那就是乡愁。玛琳娜·柳薇卡依然以自己的方式讲述故乡,倾诉乡愁,她其实是借英国农民工的故事来窥探移民世界的真相,并试图以此介入时代政治与移民文化的宏大话题。 王 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