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前,聚焦传统手作的中荷文化交流项目“中荷作用”,邀请五名荷兰杰出设计师来到南京,和5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合作,以组合配对的形式一起工作,相互学习,实验新工艺并创作出新的产品。据悉,交流期完全结束后,“中荷作用”将于南京青奥会期间在绿博园举办预展。2015年,完整的“中荷作用”展览将在两国双城先后举办。 在南京云锦研究所,由荷兰产品设计师孟语乐与云锦设计大师郭俊老师共同合作。南京云锦研究所现任艺术总监银发飘飘的郭俊老师,从事高端艺术品创作。他的一幅惊世作品,门幅1.5米的《万寿中华》,突破了云锦的幅宽极限,并运用金线、孔雀羽、鸵鸟毛等珍稀材料,现已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来云锦研究所学习合作的荷兰设计师孟语乐创作过多个以风为主题的设计。她的代表作“随风而作”运用了两座荷兰老式风车和一台自己设计制造的风能针织机,一起完成木材切割、羊毛染色和面料针织的工序,创作了一组家具产品系列。 孟语乐在云锦研究所学习后想和郭老师合作一幅“百云图”。云纹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里的代表,经历了历代的变迁仍然沿用至今。而在油画的发源地荷兰,色彩多变的云彩也是大师们的拿手好戏。况且中国祥云重在线条勾勒,与荷兰云彩的光影塑造截然相反。让中荷两种云图交织在同一片织锦上会是怎样的效果?中荷作用所追求的亲民设计,在高贵云锦的面前遇到难题。孟语乐决定和郭俊老师协作,纹样设计大师专研“百云图”的纹样面料,而作为产品设计师的她则研发面料完成后的衍生用品。 而在甘家大院民俗博物馆里,甜美的荷兰设计师叶似珂与绒花手艺人赵树宪,进行了以南京绒花为主题的合作。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树宪合作的荷兰设计师叶似珂毕业于埃因霍芬设计学院,她的作品流露着细腻情感和诗情画意。以绒花为题的作品是一组完整的器物用具,组成一个唯美的绒花世界,物件包括有灯具、花瓶,镜子、首饰和一套DIY工具包。对于学做绒花却不做花的叶似珂,赵老师倒也包容,他笑呵呵地说,“好思路发散得越远越好,让我也可以有些新尝试。”当离绒花原型最接近的首饰设计出来后,赵老师乐了,他的创意灵感也得到激发,在产品中加入很多造型构思。他非常感谢叶似珂,说这样的首饰设计一定可以帮助绒花拓宽市场,持续生命力。如今每款设计已具雏形,只待细节的调整。叶似珂也会在回荷兰后继续她的工作,并保持和赵老师的远洋对话。她也真诚地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设计力量,来推广绒花这门濒临消亡的美丽手艺。 扬子晚报记者 张 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