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咬牙,就能挺过去!这样的谆谆教诲,我们从儿时起耳朵就听出了老茧。但再好的“说教”也抵不上有人“现身说法、身体力行”。
乌拉圭小组赛首轮被哥斯达黎加敲了一闷棍,被逼到了悬崖边上;意大利人则给了英格兰人当头一棒,然后就躺到太师椅上,“坐等”从死亡之组出线。
结果,乌拉圭人“咬了咬”牙,连胜英格兰、意大利;意大利人“松了松”劲,连续败给哥斯达黎加和乌拉圭——“打酱油”的哥斯达黎加和“最佳配角”乌拉圭就这样推倒了主角、重写了剧情。
扬子晚报特派记者 钱旭 汤敏
(巴西里约专电)
一“咬”牙
乌拉圭就这样“推倒”你
3个前世界冠军在小组赛就狭路相逢,“死亡之组”的名头由此而来。但说实话,通过打附加赛力压约旦才得以“爬进”巴西世界杯的乌拉圭,虽有两个世界冠军的头衔(1930年和1950年),身为强队的底气却不足。
果不其然,他们在小组赛首轮就被哥斯达黎加打了一闷棍。
好在,乌拉圭人有苏亚雷斯。在巴西的这个冬天,全世界球迷都在满地找“牙”(西班牙已回家、葡萄牙命悬一线)的时候,却惊恐地发现:“牙”都跑到了乌拉圭人,不,准确地说,是苏亚雷斯的嘴里。
身为英超最佳射手的“苏牙”,两个进球亲手送英格兰人回家;一口“咬”翻基耶利尼,让最喜欢挑衅对手、从中牟利的意大利中卫瞪眼吃瘪———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以牙还牙”?
不管怎么说,乌拉圭人确实挺了过去,他们连番推倒了既定主角英格兰和意大利,翻身骑了上去。这样的结局,你可以说是“事在人为”———牙口好,胃口就好,咬咬牙,就挺过去;也可以说是“天意注定”,“马拉卡纳打击”的缔造者,怎么着也不能说小组赛刚完就看不到马拉卡纳的影子。所以,乌拉圭留下,理所当然。
一“跺”脚
意大利就这样被“征服”
和绝地反击的乌拉圭相反,躺在太师椅上“坐等”出线的意大利,早在对阵哥斯达黎加时就露出“软”下来的征兆,意外输球后,他们还是没能紧起来。因为他们还可以“等”,因为他们早在输球之前就已经丢掉了那颗属于冠军的心。
从擅长助攻的阿巴特被善守的达米安顶替首发就能看出,对乌拉圭这一战,意大利人根本就没做好背水一战的准备,在“等待”中,他们或许根本就没想到过乌拉圭会领先。转折点出现在第59分钟,队友的散漫让马尔基西奥实在有些看不下去———乌拉圭人都已经咬牙死拼了,我们怎么着也得跺跺脚吧,但谁也没想到,这哥们儿从字面上理解了“一跺脚”的含义。一记恶意蹬踏,一张冰冷红牌,意大利只能接受以少打多的命运。 老天是不会帮“没有准备的人”的,意大利本有机会将人数劣势抹平,但这次耶稣将他们摒弃。意大利中卫最喜欢从“挑衅”对手中获利,最著名的莫过于2006年马特拉齐,以一句辱骂换来了齐达内的惊天一顶,随之而来的还有大力神杯。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对乌拉圭一战,第79分钟,基耶利尼惨遭苏亚雷斯“调戏”,被又“啃”又“咬”了不说,向裁判投诉都被置之不理。
一“亲”嘴
普兰德利就这样被“黑”
意大利人是浪漫的,尤其喜欢搞悲情,蓝色、忧郁,也常被用来形容意大利足球的苦逼。或许是高开低走的表现反差过于强烈,小组赛未能出线的意大利,这次似乎没有俘获多数意大利球迷的同情心。
在国内某门户网站上,高悬着一张“意大利队被淘汰后,主帅普兰德利阴沉着脸被‘同志’亲吻”的照片,标题是“意大利队‘基’情四射”。衬托着背景中意大利教练组失落、沮丧的神情,普兰德利似乎被塑造成了一个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反面典型。
实际情况是什么?那位照片中亲吻普兰德利的“同志”,是普兰德利的儿子尼科洛!只有尼科洛才知道,父亲可以为足球付出一切,他是一个对家庭、对事业都无比负责的人。
普兰德利接手意大利队时,这支队伍刚刚遭受了2010年南非世界杯小组未能出线的打击。2012年欧洲杯,普兰德利带领不被看好的意大利队参加欧洲杯,一路打进决赛,虽然惨烈地输给了如日中天的西班牙队,但毫无疑问,普兰德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次在巴西,普兰德利用兵上或有失误,但记者认为,绝不应该用一种嘲讽、戏谑的心态去对待这样一位有情有义有担当的主帅。
事实上,意大利被淘汰后数小时,普兰德利就宣布辞去主教练职务,原因是技术规划失败,只有他能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