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生转折 地主家的儿子有颗救国救民之心 中彩票获3000银元回乡办学传播新思想 1900年,茅学勤出生在张家港后塍乡一个富裕地主家庭。19岁,茅学勤怀着工业救国的志向报考了南京第一工业专科学校。在南京读书期间,茅学勤不仅接触到了西方的先进机器、技术,书本上、进步刊物上介绍的西方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大革命也引起了茅学勤的兴趣,让这个地主的儿子在羸弱的中国看到了一丝希望。 1922年,茅学勤在学校附近随手买了一张彩票,没想到开奖后,竟意外中了3000银元奖金(以猪肉价格为参考,当时1银元相当于现在的70-80块钱购买力)。如何使用这笔钱呢?茅学勤在笔记中写道:“救国需救民,救民先救心。改革社会必须唤醒民众,回家乡办学校,不是很好的途径吗?”第二天,茅学勤便办理了退学手续,向老师和同学说再见。踏出校门的那一刻,成为茅学勤从工业救国转向社会改革的重大转折。 1922年5月,茅学勤一手创办的学田圩小学正式开学,前来上学的,有许多是从来没有上过学、读过书的贫苦农民的孩子。在对学生家长的走访中,茅学勤发现,即便是在收获季节,许多农民的家里依旧揭不开锅,官府的捐税和地主的租米、高利贷让农民们的粮食还没到自己家里,就被地主拉走了,而农民们只能任由地主盘剥。要让农民翻身,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他们,让他们有文化。于是,茅学勤开始秘密创办夜校,招揽一些年轻农民家长教他们读书识字。在全中国,各地的工人争取平等权利和合理薪酬的罢工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茅学勤在扫盲之余,不忘给农民们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把风起云涌的社会革命告诉给农民。罢工、反抗、革命的字眼渐渐走入了贫苦农民的脑海,甚至有一些外村的年轻人也偷偷跑到学校,听茅校长讲授外面的世界。 夜校的开办让地主的儿子茅学勤和农民站到了一条战线上。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茅学勤劝说父亲和家人减轻佃户的负担。茅家对断炊的佃户发放口粮救济,同时,佃户可以按收成的比例交租,此外,茅家在夏种秋播时,承担为佃户提供种子的义务,且为农民减一成租。这样的办法,一方面让茅家的佃户非常高兴,也扩大了茅学勤和夜校在当地农民中的声望。至1926年,茅学勤依靠扫盲夜校,联合共产党人周水平、孙逊群等人,秘密组建了张家港第一个农民协会,正式拉开了张家港农民暴动的序幕。 农运前奏 为农民撑腰“吃大户”劫粮仓 招地主联手报复入狱并被迫离乡 1925年春,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许多农民家里闭锅断炊。茅学勤的干爹朱孔阳家的一位佃户被活活饿死。因为穷,这户人家无力出丧,只好找到了东家求帮忙。没想到朱孔阳不仅没有任何救济,还声称要把土地收回。任凭佃户家属再三磕头请求,朱孔阳却无动于衷。这时,一位曾经上过农民夜校的人建议佃户去找朱孔阳的干女婿茅学勤,听说他经常救济农民,也许由他从中说和,东家会帮忙。 见到农民有难,茅学勤立刻带着妻子来到了干爹家中,请求对方安抚死者家小。谁知,茅学勤为佃户减租的事情早已让朱孔阳大为不满,看到他来求情,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将夫妇俩赶走。茅学勤看到了干爹的为富不仁,又见到死者家中茅屋倾斜,妇孺围着死去的家人哭泣,决心为他们讨回公道。他把自己身上仅有的5块大洋交给死者家属后,便开始召集朱家的佃户,说:“明天我亲自带你们去朱家,讨回你们的粮食。” 有茅校长打头阵,佃户们有了底气。第二天一大早,茅学勤便带着百十位农民来到了干爹家,要求他为死去的佃户办丧事,还要开仓放粮,接济断炊农民。见朱孔阳还在犹豫,一些农民便开始杀猪宰羊,开仓抢米,并在朱家连吃三天,最终得到了东家减租的承诺。 不久后,又有农民找到茅学勤,请他为还不起地主债务而自杀的佃户做主,讨还公道。1927年出版的一本《孙选报告江阴沙洲农民现状》记载了茅学勤带领农民为被高利贷逼死的佃户讨公道的事迹。当茅学勤得知陈姓地主不但夺走了农民的粮食,还逼迫他们欠下高利贷的恶行时,再次带着众佃户来到地主家吃大户,他们杀猪宰羊吃了一顿大锅饭后,让地主不得不答应免去死者所欠债务,并出钱出粮为死者办后事。 茅学勤两次带着农民吃大户,为农民做主的事迹让他成为了沙洲农民心中的英雄,也引起了地主们的恐慌和记恨。沙洲地区的地主联合起来谴责茅家出了“不肖子孙”,并联名状告茅学勤犯上作乱,是共产党,要求治他的罪。这是茅学勤第一次被捕入狱。 在狱中,茅学勤据理力争说出了自己为何要为农民出头,地主们又是如何把农民逼死的事实,最终在家人的多方周旋下出狱。 对民国政府失望透顶的茅学勤开始接触共产党。他拜访了江阴共产党农民运动领导周水平、孙逊群等人。茅学勤的活动再次引起了地主们的恐慌,在地主的告密下,茅学勤以通共罪二次入狱。 茅学勤之孙茅永良清楚记得,奶奶在回忆爷爷的这段故事时曾对家人感叹,当时所有地主都把茅学勤和他办的夜校、农会看做死敌。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不但经常找人去茅家闹事,还放火烧屋,县衙逮捕茅学勤的父母兄弟,没收茅家的田地,逼他们离开沙洲。 1927年,一家人终于支撑不住,被迫逃到上海。 农运领袖 受毛泽东文章启发,放下书本扛起枪 组织十多次农民暴动,茅家三兄弟全部牺牲 1926年,毛泽东在《向导》报上以“润之”署名,发表《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反抗》一文,文中写到了茅学勤带领农民进行的反抗活动:“江阴东乡有一个叫沙洲的地方,亦有农民反对地主的事,此地主苛例为交上期租,江苏人所谓寅交卯种,是一件于农民经济上很痛苦的事情。现在农民要求种出还租,正在那里奋斗。”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茅学勤的良师益友周水平等人因在江阴领导农民暴动被杀害的消息。茅学勤读完文章,回想自己之前和农民一起找地主说理遇到的种种挫折,想到了农民在地主面前磕头请求的惨状,想到好友周水平为农民兄弟甘愿牺牲的精神,他决心扔掉书本上的一套,和周水平等人一样,加入到武装起义之中。 1927年11月12日,茅学勤在江苏省委特派员钱振标的介绍下加入共产党,三天后,他组织了第一次真正的农民暴动。他带领着农会的进步青年在夜里袭击了沙洲后塍公安分局和禁烟检验所,缴获了手枪、子弹并烧掉了部分农户的债据和租簿。至此,张家港轰轰烈烈的农民暴动开始有组织,有目标地展开。 一个月以后,茅学勤再次调集百余农民武装,营救被关押的农运骨干朱松寿等人,打死了6名警察。至1928年初,江阴各地的农民革命军改名为江阴红军,茅学勤任军事委员,统一指挥江阴境内的四支武装队伍。茅学勤的哥哥和弟弟也加入到了这场农民暴动之中。1928年1月到3月,茅家兄弟先后在后塍、杨舍、峭崎、周冬庄等地组织了6次农民暴动,销毁了所有田单契据,并处决了一些作恶多端的大地主。 家住后塍的茅娃当时只有七八岁,当他向茅永良讲述当年偷偷跟着茅学勤斗地主的时候,已经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了。茅娃记得一天晚上,自己放完牛回家,看到茅学勤和村里的几个大人们拿着枪和农具朝地主家的方向跑,一路上不断有农户跟上来,队伍越来越大,茅娃也跟着大家跑了起来。他看到人们来到地主家烧掉了许多账本,还打开粮仓分粮,过去那个总是欺负人、抢粮食的地主吓得不敢出门。直到天亮大家才散去。 沙洲的农民运动轰轰烈烈进行的同时,国民党开始抓捕杀害参与农暴的农民。据张家港市档案馆一份1928年中共江阴县委的档案材料记载,“1928年4月至6月,沙洲地区被捕杀的农暴群众约200人以上,被烧房屋300余间,各地逃亡避难的有2000多人”。 国民党的围剿反而激起了农民们更大的反抗。江阴、沙洲等地的小支农民游击队伍越来越多,茅学勤成为中共沪宁特委红军总指挥,带领江阴红军也在周边的靖江、如皋等地继续展开暴动。他的名字让地主闻风丧胆。1929年1月,茅学勤因叛徒出卖在上海被捕并惨遭杀害。 1927年至1929年的三年间,茅学勤在苏常地区组织了十余次农民暴动,跟随他参加农民暴动的哥哥茅学友、弟弟茅学思也早已在之前的农民暴动中被国民党杀害。至此,茅氏三兄弟全部献身农民革命运动,茅家只剩下逃亡在外的孤儿寡母。 茅学勤牺牲了,但张家港后塍的农民们却没有忘记茅家兄弟。在张家港后塍镇,人们以茅学勤的名字命名了学勤广场,广场中有一座雕塑,雕刻了茅学勤、朱松寿和年仅15岁便牺牲的曹正林参加农民暴动的场景。而茅学勤在后塍办学、带领农民吃大户、发动农民暴动的故事一直口口相传,从来没有因为时间的冲洗而褪色。 1926年,毛泽东在《向导》报上发表《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反抗》一文,热情赞扬了江苏沙洲(今张家港)地区的农民革命运动。在这场农民革命的洪流中,诞生了一个传奇英雄人物。他叫茅学勤,既是温文儒雅、意气风发的小学校长,又是带领农民吃大户,斗地主、分田地的武装领袖,也是当地地主土豪们眼中的“混世魔王”。 在张家港市档案馆厚厚的史料记载和茅学勤孙子茅永良的口述中,一个农运领袖茅学勤传奇的故事穿越到了今天。 1900年,茅学勤出生在张家港后塍乡一个富裕地主家庭。早有救国志向的茅学勤于1922年退学回乡办学,传播新思想,联合共产党人组建农会,拉开了张家港农民暴动的序幕。1927年至1929年三年间,茅学勤和两个兄弟在苏常地区组织了十余次农民暴动,三人均因农民暴动,被国民党杀死。 111 江苏省档案局 联合 出品 本期协办单位 苏州市档案馆 张家港市档案馆 本版撰稿 江苏省档案局 袁妍 蔡红 苏州市档案局 沈慧瑛 张家港市档案局 黄惠珍 陶忠华 扬子晚报记者 韩飞 特别鸣谢 茅永良 欢迎社会各界向江苏省档案馆提供档案征集线索,联系电话025-83591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