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龙虾节“元年”起至今已经走过15个年头。最初的龙虾节只是本土百姓的自娱自乐,15年来,盱眙龙虾砥砺前行、开疆破土,冲向全省、全国,乃至登上了国际舞台。这座曾屡屡被人误读成“于台”的小县城,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自己的名字——盱眙。是什么铸就了盱眙龙虾的经典?盱眙人的回答是传承。 15年,盱眙龙虾绝代风华 什么是传承?字典里说,就是“递相传授”。 今年的龙虾节,盱眙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现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赵鹏。2000年,盱眙人第一次自办龙虾节时,赵鹏是这里的县委书记。 龙虾节15周岁的生日,赵鹏想回盱眙看看,看看曾工作和生活过的那片土地,更重要的,他还想看看当年和自己并肩作战的老同事们。 于是,在昨天晚上的餐会上,留下了这样一个定格——15年前的盱眙县委书记赵鹏握着现任书记李森的手;15年前创造出首届龙虾节的决策群体,他们大多已经白发苍苍离开岗位,正和如今的继任者们对坐而笑…… 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图景,更生动地演绎传承? 是啊,15年薪火相传,15年风雨无阻。盱眙龙虾从当年不值一文,到现在品牌价值突破65亿元,位居国内淡水水产品品牌榜首位。这其间:盱眙建成了千亩龙虾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20多个,年交易额35亿元,从业12万人,农民人均收入2成来自龙虾产业,造就了10个以上千万富翁、200个以上百万富翁,“盱眙龙虾”国内外会员店1500多家……盱眙龙虾从最初的“捕捞+餐饮”发展到龙虾养殖、流通,再到主打“十三香龙虾”美食;从龙虾仁、整只龙虾加工出口,再到甲壳素提取等深加工生产;从“十三香”原料生产、种植加工销售,再到与龙虾“合二为一”;从盱眙到南京,再到全国,走上世界之路。 15年,盱眙成了全国龙虾养殖规范化标准的发源地,成了全国龙虾集散地,成了龙虾梦想的放飞地……盱眙国际龙虾节广场前有一块石头,上边刻着“龙虾精神”——五湖四海闯荡,红红火火终身。这句话,也刻在盱眙人的心里。 从办节到过节,创新是最好的传承 盱眙人知道,传承绝不是机械地沿袭、照搬,因为创新才是最好的继承。盱眙县委书记李森告诉记者,在盱眙龙虾节15年履历中,有一些内容备受老百姓喜爱和支持,它们已经被沉淀、固化下来,比如开捕仪式、开幕式、文艺演出、万人龙虾宴、淮河水上婚礼等带有区域文化特色的活动,今年将继续举办。“更多地是考虑创新。”比如,“万人龙虾宴”从原来的一天到一周,今年又变成了“美食季”,并加入其他地方知名小吃、群众文艺演出等内容。不仅如此,对于办龙虾节,盱眙人有自己的文化解读:卖龙虾只是在出售农产品,而办龙虾节却是在推销一种文化,文化与商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盱眙龙虾”这一响亮品牌。也因而,盱眙龙虾节其实是一种民俗的传承。“龙虾节是近年来最经典的文化和民俗节庆,它凝聚了很多文化的内涵,已经成为盱眙民俗的一部分。我们要将龙虾节最终办成民俗的节日,薪火相传下去。”李森动情地说。就在前不久,盱眙将“龙虾节庆”作为文化民俗节庆活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通过了市一级的审批。李森说,“既然老百姓喜欢,我们就应该去努力地将龙虾节庆打造成经久不衰的文化民俗节庆。” 事实上,正是在这种全民呼吁、全民期待、全民参与的氛围下,盱眙龙虾节曾经的“节庆经济、经济节庆”烙印已然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城市、一片土地、一群百姓最朴实、最欢乐、最引以为豪的节日属性。基于此,盱眙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把6月12日确立为“节庆日”,成为全国首个地方节庆日。 “在盱眙,龙虾节和中秋、清明、端午甚至春节这些传统节日一样,它代表合家团聚,代表欢乐祥和,代表幸福平安。”李森告诉记者,“过去我们说办节,以后我们要说‘过节’,每年的6月12日,欢迎到盱眙‘过’龙虾节。”记者不由得想起了昨天在盱眙遇到的一位老熟人杨四阳。15年前扬子晚报报道首届龙虾节时,曾经采访过他和他那家其貌极其不扬的“杨四龙虾店”。15年过去了,“杨四”早已是公认的盱眙十三香龙虾的代表,全国有500多家龙虾店使用他的调料、他的制法,或干脆直接挂上他的品牌。“这么多年,我虾子的味道一点都没变过,我觉得这是顾客对我最大的肯定。”杨四阳说。 是啊,传承其实说的就是一个“变和不变”的道理。岁月可以让沧海变桑田,可以让苏北大地升腾出一座龙虾之城。但在铅华洗尽的一刻,总有一些东西会被岁月沉淀并历久弥新,比如因为坚持,十三香龙虾最纯真的口味,比如因为龙虾节,盱眙人最纯真的快乐。 扬子晚报记者 张磊 通讯员 余海潮 李光明 刘凯 闵敏 摄影 许昌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