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原来有软、硬之分。大块面红男绿女、赤裸裸语言轰炸的是硬广告;广告商掏钱也最爽快,但再好的硬广告业也会引起反感和拒绝;智慧的商家发明了看似立意高段又温文尔雅、含情脉脉又苦口婆心的软广告;至于影视植入广告源于何时?非专业圈内不敢妄言。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普及有线电视网络,全家老少晚餐后都极温馨地簇拥在电视机旁,因此成为广告密集的“黄金时段”。那时影视广告远不如今天这般精巧、圆滑;每当男女主角即将相拥而吻、暗处的歹徒瞄准神勇的警探将要扣动扳机时,脚气药、尿不湿、褥疮灵……
广告不请自来,令饱餐三明治、炸鸡腿和沙拉后的美国佬集体反胃。老美们没有“强烈抗议在广告中插播新闻”那般幽默和嘲讽,但也有绝招。于是晚上某几个时段自来水用水量急剧上升,储水量降至危险线以下;电信通话量大幅增加,线路不负重荷;有关方面几番调查后发现每当屏幕播出广告时,美国人纷纷起身上厕所缓解“内急”,成千上万的抽水马桶同时“哗哗”奔流;更有成千上万的亲朋好友拿起电话聊聊电视新闻,预测剧情走向……于是储水池警报声大作、通讯故障大增,维护人员疲于奔命。
“植入”广告没有硬广告那般强势、比软广告堂而皇之;尽管不是主角但不经意间的一个亮相,威力不可小觑。韩剧风行,主人公挎的包、开的车、抹的化妆品……看似不经意的一掠而过,相关商品销量立马翻番。那一句“下雪天,怎能没有鸡腿和啤酒?”让韩国料理店生意立马火爆,韩国老板娘笑靥如花,老板乐得合不上嘴。健康专业人士苦口告诫“一个鸡腿=60支香烟”、“鸡腿+啤酒”=垃圾组合,依然难挡“哈韩”的狂热与奔放,观众眼睛盯着随剧情发展而展示的品牌,表白嬉戏的景区……然后亮出钱包、争先恐后掏出钞票。
不过“植入”广告也有局限,必须和影视剧表现的社会生活背景契合,才有燕过无痕,风过留声的效果。手机、服饰、汽车、饮料是最佳品类;即便隐私的内衣,泳池或夏天便是绝好的“植入”佳机;但若在古装戏里让皇亲贵族开SUV、挎LV品牌包包……这样穿越当然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据说有一款泻药在一部宫廷戏里硬生生地反复亮相,结果电影院的用水量直线上升。
“植入”广告总是唯恐人不知。有人说,硬广告是毒药,软广告是迷药,植入广告是春药。“植入”广告波澜不惊但比硬广告、软广告更让人无法拒绝。如今“无植入不影视”,即便强塞的广告明明是一笔硬伤,观众也只好活生生吞下一个苍蝇,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