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思品课本上有一幅图:一个楼梯口,摆满了各种生活垃圾,果皮,蔬菜根,饮料瓶,还有几个鼓鼓囊囊的黑色塑料袋。问生活中是不是会遇到这种不文明的现象,遇到了,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并给了一个例子:在垃圾堆放处放一个广告牌。
一个学生很快给出了一个方法,说找堆放垃圾的人说理去,告诉他这儿不是扔垃圾的地方,因为夏天的时候会特别的难闻,会招来很多苍蝇,蚊子,影响到每个上下楼梯人的心情。另一个学生说,你知道扔垃圾的那个人是谁吗?
我说,你先别急。先想想在广告牌上写些什么呢?他说,可以写“此处不许乱扔垃圾,谢谢合作。”我说,很好,这是小的广告牌。换个大一点的呢?他忽然说,对了,把刚才要说的话,写在广告牌上。我说,对,找不到那人说理,可以把道理写下来,让那人自己看!
我接着问,除了这个方法呢?你们自己先试着写写。于是学生低着头开始边想边写。我在学生中间来回穿行,不时看着他们写出的答案。好多学生依然是说理,方法一,召集全小区的人开一次会议;方法二,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方法三,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群发等媒介。我看着他们五花八门的方法,心里责怪学生思维僵化。但转身一想,有理本就应该说,而且要大声地说,广而告之。我说,你们的方法,我看了,很好,就是……话还没说完,我忽然看到了另一个答案,这个答案让我很满意——他认为,可以在那儿放一个垃圾桶。
这个方法好。我提出了表扬。接着看,不几步远,找到了另一个答案。这个答案让我感动。她写道:我把垃圾扫了。
毫无疑问,这也是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呢。我大声把她的方法说了出来。一时间有很多同学在笑,他们说,你第一天扫完了,第二天还会有。她站起来说,那我就扫两天。他们说,第二天扫完了,第三天还会有。她又说,那我就扫三天,有四天,就扫四天,五天,扫五天。他们不讲话了,笑声更加放肆。
我看着他们没了争吵,先对女孩子说,老师支持你。你如果一直这样做,不仅仅会感动我,而且会感动整个小区。而且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他们会被你感动得永不乱堆乱放。
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那请一个阿姨不就得了?要这样麻烦!其他的同学,包括愿意打扫五天的女同学一起恍然地看着他。明显地,大家都觉得他的方法更好。
下了课,把他们的方法一一想了一遍。心里突然有些疼,因为我们的方法没有一个能有效地,彻底地制止住乱堆乱放这种行为。我们都在忍让,给他准备垃圾桶,为他的行为买单,最激烈的也不过是把道理写下来,让人家看。我们是受害者,但我们很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