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建去世了,一个朋友迫不及待打电话相邀:老朱这个人,好玩事太多了,我们要在一起说说。提议得到响应,于是一个个乐滋乐滋奔赴聚会地点,没有一个是伤心、丧气、悲痛着来的。
我们这个年龄,每逢遇到同学朋友去世——五六十岁,刚刚退休,“第二青春”才开始,就不在了,大家就会因为惊骇,因为难过,因为遗憾,而有话要说,要交流,但这些情绪,到了朱新建这儿,都没有,也不知道为什么,他那延续一生的快活气氛,到他死后还是意犹未尽。
他的死,不令人惊骇。几年前,曾吓过一次人,但是他活过来了,还活得有声有色,发展出左手画画,实现了他追求稚拙感的愿望。半身不遂且多器官有病的他,甚至比健康的画家更能赚钱、更值得画商青睐,他还能与第三任妻子离婚与第二任妻子复婚,还能从南京移居到北京去。他也不让人遗憾,很多人说到他,都会说他这辈子活得值了。只是后来这几年,他那妙语连珠的便利口才使不出来了,中风,伤了他管语言的左脑,但无论大家谈到什么,他的笑总是在笑点上,笑的反应也还是敏锐的。据说后来有朋友去看他,他会一把抓住这些人,为他没完没了地读报纸,我和几个朋友去的那次,没使唤我们读报纸,反而是用他第三任妻子的琵琶来招待我们。当他老婆忙叨叨地安置女儿、取琵琶作准备的时候,我们再跟他谈别的,他的心思已经不在谈话上面了,眼光只在他老婆和朋友们之间两下笼络,生怕注意力分散掉,仿佛小孩子一心一意等着什么的样子。直到琵琶弹响了,大家在静听了,听了以后都叫好了,他才心满意足。
有人说,朱新建这时候死,死得很是时候,等到大家都忘记他的时候再死,就迟了。有人不同意,说,不对,老朱这个人,再过多少年,大家也不会忘记的。综合两种意见,我认为,要说我们的下一辈、下下辈还会把他当成个什么人物不忘记,估计不太靠谱。能够记得他的、并欣赏他的价值的,也就是我们这辈人,等到我们这辈人老得快死了,纵然不忘记他,也已经到了大家各死各的时候了,也就等于忘记了,按照朱新建人来疯的品性,那时候死,他肯定嫌寂寞,不如这个时候,还很热闹,还有人为他做画风上的正邪之争——还有这一份无关时代痛痒的“闲情逸致”。
朱新建那些故事,无论有多荒唐,都可以插上“快活”的标签,他是以“下臭棋,读破书,瞎写诗,乱画画,拼命抽香烟,死活不起床,快活得一塌糊涂”为信条的。网上有篇文章,写他那次病危,昏迷好多天,好不容易抢救回来了,喝水都还怕呛,躺在医院里,插着胃管,牙齿是早已掉光了的,他居然能趁人不注意,把胃管拔掉,顺了小护士饭盒里的两片香肠放在嘴巴里边口努;还说他有次在一个小饭店里吃饭,看见一个女人走过去,他评价“这把屁股好”,赶紧迈着一小步一小颠的麻雀步去追,人家早没影了。
不过,关于他一边倒的快活故事听多了,我有点质疑这种快活了,我说,他最喜欢讲话,到后来却不能讲了,难道还快活吗?在场的人都反对我,说只要有人去看他,他是真的快活,看他这么快活,去的人也会受到感染,都会顺着他的心意,助长他的喜兴。也就是说,虽然他不能靠吹牛取乐了,他还是有那种动物般或孩童般的喜兴。
我想了想,接受了大家的观点,朱新建的境遇可以不同,生命的取向永远是向着快活的,随便到什么境地,他都会向着那个方向调节。不过我也不想太深入地去想这个问题。因为快活这个取向太有限了,欲望的满足,物质欲望的解放、哪怕狂欢,路程都太短了,除非千万次地重复,否则无路可走。而重复是不够刺激的,要想有新的快活,除非越来越纵欲,浪掷生命力,最后却碰到身体的限度——无论如何,快活是有代价的。
朱新建去世了,一个朋友迫不及待打电话相邀:老朱这个人,好玩事太多了,我们要在一起说说。提议得到响应,于是一个个乐滋乐滋奔赴聚会地点,没有一个是伤心、丧气、悲痛着来的。
我们这个年龄,每逢遇到同学朋友去世——五六十岁,刚刚退休,“第二青春”才开始,就不在了,大家就会因为惊骇,因为难过,因为遗憾,而有话要说,要交流,但这些情绪,到了朱新建这儿,都没有,也不知道为什么,他那延续一生的快活气氛,到他死后还是意犹未尽。
他的死,不令人惊骇。几年前,曾吓过一次人,但是他活过来了,还活得有声有色,发展出左手画画,实现了他追求稚拙感的愿望。半身不遂且多器官有病的他,甚至比健康的画家更能赚钱、更值得画商青睐,他还能与第三任妻子离婚与第二任妻子复婚,还能从南京移居到北京去。他也不让人遗憾,很多人说到他,都会说他这辈子活得值了。只是后来这几年,他那妙语连珠的便利口才使不出来了,中风,伤了他管语言的左脑,但无论大家谈到什么,他的笑总是在笑点上,笑的反应也还是敏锐的。据说后来有朋友去看他,他会一把抓住这些人,为他没完没了地读报纸,我和几个朋友去的那次,没使唤我们读报纸,反而是用他第三任妻子的琵琶来招待我们。当他老婆忙叨叨地安置女儿、取琵琶作准备的时候,我们再跟他谈别的,他的心思已经不在谈话上面了,眼光只在他老婆和朋友们之间两下笼络,生怕注意力分散掉,仿佛小孩子一心一意等着什么的样子。直到琵琶弹响了,大家在静听了,听了以后都叫好了,他才心满意足。
有人说,朱新建这时候死,死得很是时候,等到大家都忘记他的时候再死,就迟了。有人不同意,说,不对,老朱这个人,再过多少年,大家也不会忘记的。综合两种意见,我认为,要说我们的下一辈、下下辈还会把他当成个什么人物不忘记,估计不太靠谱。能够记得他的、并欣赏他的价值的,也就是我们这辈人,等到我们这辈人老得快死了,纵然不忘记他,也已经到了大家各死各的时候了,也就等于忘记了,按照朱新建人来疯的品性,那时候死,他肯定嫌寂寞,不如这个时候,还很热闹,还有人为他做画风上的正邪之争——还有这一份无关时代痛痒的“闲情逸致”。
朱新建那些故事,无论有多荒唐,都可以插上“快活”的标签,他是以“下臭棋,读破书,瞎写诗,乱画画,拼命抽香烟,死活不起床,快活得一塌糊涂”为信条的。网上有篇文章,写他那次病危,昏迷好多天,好不容易抢救回来了,喝水都还怕呛,躺在医院里,插着胃管,牙齿是早已掉光了的,他居然能趁人不注意,把胃管拔掉,顺了小护士饭盒里的两片香肠放在嘴巴里边口努;还说他有次在一个小饭店里吃饭,看见一个女人走过去,他评价“这把屁股好”,赶紧迈着一小步一小颠的麻雀步去追,人家早没影了。
不过,关于他一边倒的快活故事听多了,我有点质疑这种快活了,我说,他最喜欢讲话,到后来却不能讲了,难道还快活吗?在场的人都反对我,说只要有人去看他,他是真的快活,看他这么快活,去的人也会受到感染,都会顺着他的心意,助长他的喜兴。也就是说,虽然他不能靠吹牛取乐了,他还是有那种动物般或孩童般的喜兴。
我想了想,接受了大家的观点,朱新建的境遇可以不同,生命的取向永远是向着快活的,随便到什么境地,他都会向着那个方向调节。不过我也不想太深入地去想这个问题。因为快活这个取向太有限了,欲望的满足,物质欲望的解放、哪怕狂欢,路程都太短了,除非千万次地重复,否则无路可走。而重复是不够刺激的,要想有新的快活,除非越来越纵欲,浪掷生命力,最后却碰到身体的限度——无论如何,快活是有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