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QQ,他们仿佛从未离开亲人登录社交账号,延续逝者网络生命
距离清明节只有几天,一个QQ号的上线,让26岁的网友bridy再次想起了那位半年前去世的朋友,QQ号码曾经的主人。半年前,这位好友去世,但QQ号码一直被朋友的妈妈沿用着,有时候会在线,有时候会更新签名和空间内容。bridy说,这种方式让她经常能想起朋友来——好像他没有走远。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网络的存在,改变着人们的情感寄存、生活痕迹寄存的方式。逝者的网络ID作为数字遗产,成为一个纪念、缅怀之所,也因此,逝去亲朋的“存在感”在另一个空间延续或保存。面对逝者,人们不再是默默无言。
母亲“续写”儿子QQ签名
“同同,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这是一则不完整的QQ签名,“祝你”后面没有了下文。因为同同永远不可能“年年有今日”了。
“生日快乐!”网友bridy在同同的QQ签名下写道。
这一天是3月18日,bridy的朋友,这个QQ账号曾经的主人同同的生日。bridy说。去年11月,和她年纪相仿的同同在一起车祸事故中去世。就在同同去世的两天后,bridy无意中发现,同同原有的QQ签名居然变成了两个句号。又过了一天,签名再一次更新:“儿子你的离去,让我伤心,让我思念。”bridy这才知道,是同同妈妈“继承”同同的账号。“当时没有感到害怕,只是特别难受,觉得人生无常。”此后,同同的QQ空间经常会有新的动态发布,逢新月份还会更新装扮。妈妈偶尔也会在签名上写下对同同的想念……
“他的每一次QQ签名动态总会让我心酸。”bridy说,朋友们经常在签名下留言。他们知道,妈妈会看到他们的留言,他们想用这种方式让妈妈坚强。
点亮QQ,她仿佛从未离开
现在,网友“青阳”看到“娓戒”登录自己空间的痕迹,会有一丝亲切,同样也会有些难过。
娓戒是青阳的高中同学,青春靓丽活泼,两年前,因为和同学自驾出游发生车祸离世,年仅21岁。这件事情虽然过去快两年,可是周围的亲人朋友却不愿过多提及。当他们想念娓戒时,会去她的QQ或者空间留言,每当娓戒的QQ点亮,大家都会主动和她“说话”,仿佛这个女孩从未离开过。点亮这个逝去女孩QQ的,是她的男友,曾经相爱的他们共享了QQ的密码。
“她离开半年后,空间有她访问过的痕迹,心里最先惊了一下。”青阳和周围同学打听一番,才得知QQ再亮起来的原因。之前的吃惊,化成感动和心酸。每月与“娓戒”互访空间,成为这帮同学之间不成文的规定。
“有个不愉快的小插曲是,去年娓戒的QQ号中毒被人盗过。”回忆起这些,青阳仍有些生气,他们所有同学对盗号者群起攻之,直到对方将QQ号还了回来,“这是她留给大家唯一还能看到的网络记忆,一定要延续下去。”
深入思考>>>
他们告别世界 我们温情怀念
“随着网络对生活的渗透,人们祭奠亲人的方式也在多元化。”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秀模说,网络社交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祭奠平台。在现实中终止的生命,会因为一个网络账号的沿用,延续其在网络上的继续。这在情感上,让亲朋好友多了一种寄托。王秀模说,网络的方式,让人们怀念亲人在时间上具有了延续性。从载体上来说,网络祭奠也适应了很多年轻人的交流需求,在网络上留言祭奠、点燃蜡烛寄托哀思,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选择。
“网上入殓师”送别600余位微博主人
他一共为600余微博网友写了微博,这些网友的共同特点是:已经离世。“逝者如斯夫dead”——这是一个只关注死人的微博账号。
4月1日23:04,“逝者如斯夫dead”更新了一条微博,这条微博是这样的:“女,30岁,病逝。年初开始胃就有问题,一次咳嗽居然咳了一口血。妹子可是吃货啊,一到长夜漫漫,不是梦到酸菜鱼,就是烤鸡翅膀,甚至想着唱‘烤鸡翅膀,我最爱吃’的场景。同年5月做完手术,回想近年最浪漫的事情,居然是那道麦香鱼(晚安,谢大家点灯照亮道路)”。
不足140字的微博,告诉我们的是一条关于年轻女性的死讯。点开这位逝者的微博主页,她生平所发的最后一条微博是2012年10月30日。在“逝者如斯夫dead”关注之后,已经有500多条回复,认识或不认识的网友,都为她点亮一盏蜡烛。网友们习惯用这种温情的方式为逝者送行。
在“逝者如斯夫dead”的微博里,这样的死亡播报,已经持续了两年。账号的拥有者,被大家称为“网上入殓师”,他用短小生动的语句,尽力去勾勒逝者独一无二的模样。人们在他的微博中,看到了病逝的网球冠军,“在网球的对抗中找到了激情和拼搏,因为懂得梦想的不易”;车祸去世的帅气男孩,“离18岁还有20几天,生日掏巨资给妈妈买了条银链子”。还有抗癌漫画家熊顿、作家任兰……普通人和名人,在他的微博中,都被平等“入殓”,被网友共同悼念。
如今,“网上入殓师”在微信上也开通账号,征集“千字文”,“每个人的离开,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在世间的痕迹变得越来越淡。”他说,这个平台的目的就是想为每个逝去的人都留下一篇故事。“网上入殓师”继续关注着逝去的人,在网络上描述他们的生命历程,为冰冷的数据带来些许温暖,在每日喧嚣的网络中静自绽放,每一个生命背后的故事都是沉重而又轻盈的。 据《重庆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