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都维也纳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华丽、却多少有点颓败气息的历史建筑和外表看上去并不气派的音乐圣殿金色大厅,而是一个跟艺术毫不相干的年轻老板,这是令我自己都疑惑的。后来想想,也正常,其实在人生路上,最能打动我们的,往往与人或人性相关,而不是静物之美。
在维也纳城闲逛了大半天,我决定去贝多芬故居看一看。1802年,失去听觉的贝多芬绝望之下,在这里写下了遗嘱,随后创作了著名的《英雄交响曲》。对于落魄人生总又心有不甘的人而言,这个被称为“贝多芬遗嘱屋”的地方是个励志的好去处。然而我心目中的必游地,并非在官方认定的旅游线路中。采取了种种手段,仍是不得其门而入。正在没有头绪的转圈中,我发现了一家颇有中国风格的店面,名为“多一处”。
推开餐厅厚重的门,餐厅里雕梁画栋,桌椅摆设一如中国,让我有一脚踏入时空隧道的不真实感。虽然我一看就并非食客,年轻老板还是露出温和的笑脸。
黄老板也就30岁上下,只穿着短袖T恤,露出结实的胳膊。他的普通话出人意料的好。我向他说明来意,让人意外的是他并不知道这一区域有着著名音乐家的足迹,而他,自5岁起就从中国来到了这里。我正打算离开,他却叫我等一等,转身到柜台里拿出了IPAD,不到一分钟,他高兴地说:“真就在我们这儿,走过去也就5分钟啊!您让我长见识了。”黄老板很细心地为我画了张行车路线图,然后祝我在外愉快。
我的确带着愉快的心情找到了贝多芬躲进深巷的故居。门小小的。进去是前后两进二层的小楼,夹着一个小院子。贫困并渐渐失去听力的年轻贝多芬就生活在这里。当贝多芬一连好几天听不到附近教堂的钟声时,他才知道,他的耳朵聋了。我来的这一天游人稀少,只有一对日本夫妇。从他们的表情来看,他们对贝多芬遭遇之惨的理解相当深刻。
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感到饥肠辘辘的我决定重回同胞的餐馆。再一次见到我,让小黄老板有点意外,也很高兴。我说,就跟他的客人们一样,吃个自助餐吧。他说,那个自助餐,是老外的口味,中国人不一定喜欢,吃不多,而且花费大,不合算。不如点两个菜吧。看拿着菜单的我对着德语菜名发呆,小黄老板说:“出门在外,其实就是家常菜好吃。来份榨菜肉丝、家常豆腐,做个西红杮蛋汤,怎么样?”仅是菜名,就让人觉得亲切,体己,我当然听从了小黄老板的建议。
不一会儿,菜端上来了,完完全全的中国味儿!端菜的老妇人一脸慈祥,她告诉我,小黄是她儿子,她和老伴开的店,现在就交给儿子了。不过,老两口总是过来帮忙。刚刚听儿子说,来了个同胞,老伴就让厨师做个正宗的中国菜,因为只有中国人,才能吃出家乡的味道啊!
店里的客人渐渐结账离开,我在这家充满温情的餐馆逗留很久,我想了解海外同胞,是如何看待中国文化的,他们愿意自己的后代永远保持中国人的特色吗?对于老黄夫妇而言,这简直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是浙江丽水人,很多老乡都来维也纳开餐馆,我们也下决心过来。那时候儿子只有5岁,当然担心他以后会和洋人一样。所以从小就要教育他,孝敬父母啊,做人要厚道啊。我们经商的,有句老话,叫童叟无欺。在外国也一样。我们对客人一样客气,价格公道,饭店一直开在这边,快30年了。”
“爸爸妈妈对人好,为我现在打了个好基础。”小黄老板接口,“我们家原来只有小小的门面,现在扩大了好几倍了。现在金融危机,生意难做,客人怕出门停车,我们就增加了外卖,情况比起别人,还行。”小黄老板告诉我,他找了个维也纳的洋媳妇,要把她带回去让她了解中国。“她现在在外国人的单位上班,没让她留在餐馆,天天在一起,会吵架。”
小黄的话,让我也笑了。身在异乡的他,还把当地人称作外国人,乡土情结真的挺深。老黄夫妇的教育开了花,结了果。这一家人,把中国人的重情、亲切、朴实、忠厚的作风带到了音乐之都,相信他们的顾客,会从他们身上看到这样的中国:温暖、朴实、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