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诗意南京故址游》曾经提到过六朝末期的一位大文豪江总,本期我们来看他本人的一篇作品。曾居陈朝高官的江总在国家灭亡后,被迫迁往北方。当他回到南京,来青溪边的故宅时,国仇家恨一齐涌上心头,写下《南还寻草市宅》。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丁子 实习生 盛婷婷 扬子晚报记者 张可 文/摄 名篇佳句 红颜辞巩洛,白首入轘轅。乘春行故里,徐步采芳荪。 径毁悲求仲,林残忆巨源。见桐犹识井,看柳尚知门。 花落空难遍,莺啼静宜喧。无人访语默,何处叙寒温。 百年独如此,伤心岂复论。 ——《南还寻草市宅》 隋·江总 【渊源典故】 江总,字总持,历梁、陈、隋三代。就文学地位而言,《陈书》本传称其年少成名,在梁时即为名士。张缵、王筠、刘之遴等人“推重”、“钦挹”并因和梁武帝诗而被“嗟赏”。入陈后为后主“狎客”集团重要成员,当时所作艳诗为“好事者相传讽玩,于今不绝”,直至初唐文坛仍有影响。 江总的人生经历则颇为曲折。他正当而立之年,遭遇侯景之乱,只得避难会稽。梁陈之际又遭逢战乱,流寓岭南14年。入陈之后任中书侍郎、太子詹事等职,因与太子陈叔宝为长夜之饮,曾被陈宣帝免职。陈后主即位后,江总不断进阶,历任吏部尚书、尚书仆射等职,至德四年(586年)加宣惠将军,授尚书令,登上仕途巅峰,故有“江令”之称。 陈隋易代。江总于古稀之年入隋称臣,为上开府。隋开皇十三年(593年)秋,以年老南还,次年春寻访旧宅,不久卒于扬州。这首诗是入隋后南归之作。江总宅在金陵。诗人通过故里旧宅的变化,表现自己凄凉落寞的心境,并隐隐透露出对世事变迁、改朝换代的无限感慨。诗歌用典较多,但用得平实妥帖,并不艰涩难读。诗人经历了梁末战乱和隋灭陈代两次大的战争,亲身经历了国破家亡和朝代更替。于是在江总的诗歌中有对战乱带来今昔对比的变化,也有朋友离别的伤痛感触,表现飘零无助、流落动荡的悲忧。 【今日探访】 据相关文献记载,江总的宅邸应该西临青溪。江总的宅院今天已经很难寻找,但那条见证无数悲欢兴衰的青溪却可以通过现存的古河道与文献记录还原。 青溪的河道从燕雀湖流出后,横穿今天的龙蟠中路,沿着珠江路达到太平桥后向西南拐弯,经过五老村、红花地,在内桥处与另一条六朝运河——运渎交汇,同时河道又拐向东南,经过淮清桥,流入内秦淮。河道流向的大致形状类似下弦的新月,当年六朝文人扎堆居住两岸。 今天内桥到淮清桥的河道,就是古青溪的下半部遗迹,而珠江路太平桥东侧的河道就是古青溪上半部遗迹。中间五老村、红花地部分的青溪已经因历代改造河道几乎消失,今天这一带是密集的居民区。在珠江路南侧,太平桥下河道呈东西向,桥梁以东的河道就是古青溪的遗迹。河宽约七八米,两岸是近年新修的河堤,水流较缓,树木葱郁,是一个闹中取静的佳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