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叶檀:上市不是让某些人成暴发户 多家媒体报道,根据证监会意见,“十三五”规划中删除“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的内容。媒体援引权威人士观点称,这意味着“战略新兴产业板”不再设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一夜之间,壳资源价值被重新审视。仅隔一天,壳资源股爆发。 市场需要谨慎没错,注册制与战略新兴板的推出不能过急,多层次市场、法律环境、文化体制什么时候成熟什么时候推出。上市是为了挑选出优秀企业,而不是在扶贫帮困的同时让某些人成为暴发户。 如果战略新兴板的推出就是为了让在境外上市的中概股走出信用与估值窘境,赶上类似于暴风科技、巨人网络、分众传媒那样的暴涨班车,那么,不推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已经有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这些市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推出注册制、战略新兴板就能解决吗?别忘记从去年股市中吸取既得利益者的教训。 从目前来看,上市圈钱顽疾未除。经过沉淀的新三板公司可以转板,在新三板中进行注册制与淘汰实验,对大股东一定数量的减持要与长期业绩挂钩,这才是A股市场的正路。 马光远:设置战略新兴板无必要 对于战略新兴板在“十三五”规划中被删除,因为实在太突然,各界解读不同。有人认为,删除是因为马上要推出了,所以没必要写,但相当一部分的人认为,删除意味着战略新兴板被搁置,甚至不再推出。这个问题,估计有关部门很快就会有明确答复,不管答案如何。我首先表明我的态度: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旗帜鲜明的反对战略新兴板这种不伦不类、扰乱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东西。 在我国已经存在创业板和中小板的情况下,再搞战略新兴板,本质上就是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主要是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因为创业板在深圳设立,吸引了大量的新兴企业,对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和地方竞争的需要,就硬生生人为设立什么战略新兴板。 主板、创业板、中小板以及三板的体系已经比较完整健全,人为再设置一个具有明显照顾地方利益色彩的战略新兴板,不仅造成了全国市场的分割,而且,新设的战略新兴板需要一套量身定做的上市及监管程序,导致在市场监管层面必然出现重叠或者漏洞,造成市场监管的混乱。因此,设置什么战略新兴板既无必要,也不符合基本的市场建设的逻辑。按照这种荒唐的思路,上海设战略新兴板,甘肃可以设土豆板,黑龙江可以设高粱板。 如果战略新兴板最终证实被终止,我会给证监会打100分!如果没有,我将一如既往的反对! 宋清辉:战略新兴板仍有望成为中国版纳斯达克 熔断机制只是推出了4天,就急急忙忙地暂停了,新兴战略板还只是一个概念,现在看起来好像也会有较长一段时间与市场无缘了。 很多人都认为战略新兴板和创业板以及新三板是竞争关系,实际上通过战略新兴板的定位可以看出,它跟创业板和新三板更是一种互补关系。 战略新兴板主要是针对规模稍大、已越过成长期,相对成熟的战略新兴产业企业,这和创业板的企业有明显的差别。于创业板上市的企业通常是中小规模、有的还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因此一些规模相对较大、进行战略新兴转型的企业被夹到了主板和创业板之中。 在当前市场低迷不振、震荡下行的格局下,战略新兴板的推出很有可能导致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再度大失血,再度形成对市场的冲击。但从整体方向而言,正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战略新兴板的推出应该能够弥补一些问题、漏洞,让更多具备生命力的产业进入资本市场。在这段被暂缓的时间里,留给战略新兴板规则制订者更多时间进行考核、调研、分析,这或许是一件好事,充足的时间保证才能够让战略新兴板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纳斯达克”。 扬子晚报记者 徐兢 李冲 马燕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