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憨憨 唐市镇南的马惊湖不大,巴掌大一泓清潭,和邻近的阳澄湖、昆承湖这些大哥哥大姐姐相比,它连婴儿也算不上,只能算童话中的“拇指姑娘”。 小有小的妙处,天光云影在这里躲猫猫,鱼蟹螺蚌来这里安营扎寨。湖畔村民不愁桌上无佳肴,撒上几网,直条条的鱼,蜷曲的虾,披甲的蟹,带壳的螺,足够下饭咪老酒的了。 这个小湖,还有一段文人故事。明代正德年间,大才子文徵明给马惊湖畔的许秋江庄园题名“水东丘园”。这年重阳节,唐伯虎闻名而来,雇条小船,来会许秋江。“西风响,蟹脚痒”,醉翁之意,在乎品尝金爪清水大闸蟹。“秀才人情纸半张”,唐伯虎画了幅,后来成为名画的《秋江图》,作见面礼,题画诗道: 秋容淡荡满晴江,鸂鶒鸬鹚锦翼双。 红蓼滩头黄叶下,炼诗人正倚船窗。 秋江是主人名字,名字延伸为一幅画,画提炼为一首诗。红蓼、黄叶、水禽,暗示秋深蟹肥,诗配画,画显诗,秀色可餐。船到庄上,主人喜出望外,天色尚早,唐伯虎提议湖上钓蟹。一艘小船,两个钓翁,碧波上执竿而立。一顿饭工夫,小鱼小虾钓起不少,螃蟹却影踪全无,唐伯虎急了,大呼:“唐解元在此,大蟹小蟹,快来报到。”许秋江掩口而笑,说:“画有六法,钓有七巧。渔夫钓鳗鱼用金钓,钓鲤鱼用麦钓,钓鼋鳖用簧钓,捉横鳡用滚钩。姜太公钓周文王,用离水直钩。世间万物,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对象不同,钓 技随之变化,钓河蟹得用竹篾,鱼竿哪钓得起蟹来?” 唐伯虎是苏州城里人,是从筷头上认识鱼蟹的,哪知道这么多名堂?篾丝钓蟹,这事新鲜,得亲眼看看。两人上岸,一个渔夫身背竹篓,站在湖边塘湾,弯腰曲背,向着岸下洞穴,拨弄什么。许秋江说:你看,他才是钓蟹行家。 蹲下身细看,只见渔夫右手拿一根纤细竹篾,篾丝端头串上蚯蚓,慢慢探入水下蟹洞,手指捻动篾丝,忽尔进,忽尔出,轻重间作,徐疾有度。突然,左手快速出击,一把掏出一只手掌大的螃蟹来。手到擒来,百发百中,背上鱼篓越来越重,只听得蟹吐唾沫发出的“唧唧”响声。许秋江买下了渔夫的湖蟹,回去烹调。唐伯虎对钓艺大感兴趣,他向渔夫讨教篾丝钓蟹的方法,拿捏比划,久久不肯离去。 许秋江把蟹煮熟,唐伯虎才回来,回来后也不吃蟹,却叫主人拿出刚才送的《秋江图》,一下撕作两半,叫主人拿出纸张笔砚,重画一幅。主人不解其意。唐伯虎说,你看新画和旧作有何不同? 新画简洁清朗,用笔多细劲中锋,细若游丝,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刚柔相济,张弛有度。唐伯虎说:你看,画面上的细笔勾勒,像不像钓蟹的篾丝抖动,线后似乎有千百只河蟹呼之欲出。草圣张旭,从公孙大娘剑舞中悟出草书笔法,我从渔夫钓丝中悟出细笔钩描之法。唐伯虎马惊湖钓蟹,画技大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