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霍华 古瓷工艺有制作工艺和装饰工艺,这里指制作工艺。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各时代各地区的制作工艺都不同。 景德镇窑古陶瓷的制作工艺大致有模制、拉坯和镶接三种。古玩行中称瓶、罐、尊等为立器。景德镇窑元代到明天顺朝的立器至少分口、上腹、下腹和底4个部分分别模制,再用稀胎泥上下连接,然后再整体修胎,所以,底部就相对容易掉下来。南京博物院前段时间展出的《南腔北调传统戏剧艺术展》中,明景泰青花八仙献寿纹罐的胫部锔了十余个扒钉(图1),即因此故。 元青花大罐或者梅瓶的胫部和底部的连接处,在内壁都可以看到明显的接痕,尤其是元青花梅瓶,在近底部的内壁往往有下腹部和底部连接时挤压出的稀泥浆堆积。各时代的立器,上下抚摸外壁时都有不均匀的感觉。仔细观看博物馆的展品,也可以看到立器外壁的连接痕迹。 根据明天启朝《天工开物》,清乾隆朝《陶冶图说》和嘉庆朝《景德镇陶录》记载,清代的制作工艺,碗盘一般拉坯成形,多边形立器是将瓷泥用布包裹打成片状,再裁切镶接成器。 人物雕塑是德化窑晚明清初和晚清民初的名品。鉴别其时代,在工艺方面主要看内壁的孔洞。其近底处都大,但是晚明清初塑像内壁的孔洞很快就缩小(图2),胎体较厚,从内壁看不到人物的头部;晚清民初塑像内壁的孔洞比较大(图3),胎体薄,从内壁能明显地看到人物头部。这是时代特征,如果与其有悖,还要注意再结合其他方面考察以断真伪。 根据计划,《霍华述瓷》专栏今天是最后一期,专栏谈了笔者从八个方面鉴赏古瓷的经验。读者朋友们鉴赏时请统筹考虑,不要偏颇。感谢读者朋友们的阅读和关照。愿诸位生活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