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下午6点多,鼓楼分局龙江警务站接到群众报警,称小区门口坐着一名中年妇女,看样子好像找不到家了。随后,民警赶往现场,在与该女子沟通时,民警犯难了,因为对方竟是一位聋哑人。而她随身也没有任何身份证件,没有手机,无奈之下,民警只好先将其带回汉中门派出所。 “在与她的沟通中,我们发现她的抵触情绪很大,不愿告知我们真实姓名和家人信息。”民警于荣告诉记者,我们跟她说话她听不见,写字她也不愿写,经过快两个小时的沟通,她才在纸上画了一幅简笔画,一座房子一条路一个小人。“通过这幅画我们猜测她可能是离家出走的。”于荣说,要想让她放下戒备,还得跟她深入交流,可全所上下44位民警没有一人懂手语。无奈之下,民警只好先安顿好她的吃住,再慢慢想办法。 “现在不是都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寻人启事吗?要不我们也试试。”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于荣将其简要信息和图片发在了朋友圈。很快,这条“帮聋哑人回家”的寻人启事迅速在微信朋友圈发酵,大伙纷纷转发,很快便传来了好消息。在一位热心网友的推荐下,民警联系上了南京市特殊学校的退休教师赵小玲,她是一位擅长手语的热心老师。尽管当时已经是夜里11点多了,民警深夜带着走失的聋哑女子赶到了赵小玲老师家中。赵老师不厌其烦地和她交流了两个多小时,一点点做她的心理工作,总算在凌晨一点多得知了关于她的个人信息。原来她姓王,是安徽人,有丈夫和孩子,但是他们也都不懂手语,日常交流基本是连蒙带猜,平常和家人的交流很有限,而且家人害怕她出去找不回来,常常把她锁在家里,导致她很压抑,这次是她自己离家出走,不为别的,就想出来透透气,但没想到真的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赵老师说,这名女子的手语也不太标准,对于个人姓名和家人的信息,她也表述不太清楚。从赵老师家回到派出所已经是凌晨2点多了,民警抱来棉被和毯子,安顿她先行休息。待她睡下,于荣又回到电脑前,根据她提供的模糊信息,在警务平台中多次尝试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凌晨6点多,于荣终于联系到了王某位于南京江宁的家人。18日中午,当王某丈夫赶到汉中门派出所时,激动地向民警连连致谢,从他口中,民警才得知原来王某失踪已经三天了,家里人都急疯了,生怕她出什么意外,在外地上学的孩子还特地请假回来找妈妈。扬子晚报记者 季宇轩 通讯员 鼓公 赵柏恋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