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董改正 天下若是没有棉花会怎样?如果人类没有向着温暖的祈愿,会不会没有工业革命?我这是痴想了。 扎着冲天辫的妹妹——二十年后,她成了我外甥女的母亲。她们的嫁妆里,都必定有几床厚厚的棉被。 弟媳妇是个残疾人,她嫁给了我瘦弱的弟弟。我去接亲时,着实吓了一跳,嫁妆除了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外,还有一整车的棉被。有长的厚的,有短的薄的,有素的艳的,有未来外孙的小抱被,有夜来看电视时盖膝的棉毡子。我站在婚车上,一件件地接,一床床地码,心里尽是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可怜的女儿所能做到的最后的保障。 天下若是没有棉花会怎样?如果人类没有向着温暖的祈愿,会不会没有工业革命?我这是痴想了。花开天下暖,那是夏历五月棉花;花落天下寒,那是夏历八月棉花。花开两次,一次是少女的梦,一次是母亲的心。带有印度佛国的阳光,带有中华母亲的苦难温柔,带着北美西欧向着温饱富裕的梦想,完成了棉花的意蕴:她是太阳的女儿,她是母亲花。 棉花是母性花。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之前,欧洲流传一个传说:在遥远的东方有一种神奇的羊树,它的枝条上结果如绵羊,有腿有尾,身上覆盖着白色的绒毛,更神奇的是,狼最爱吃这种植物——可能是因为它像羊吧。东征之后,他们才知道:“印度有树生羊毛,柔白而佳美,土人用以织布缝衣。” 公元1世纪,阿拉伯商人将亚洲精美的细棉布带入欧洲。15世纪,英格兰开始出现棉花种植。18世纪中叶,棉纺织业开始机械化生产,巨大的需求导致棉花种植园开始向美国北部延伸。 在农耕中国,印度的棉花由丝绸之路传入,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起初,棉花的成品有美丽的名字,叫“卉服”,花做的衣服,比屈原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靠谱得多,且美丽轻柔,且温暖安心。那时候,在江南,在松江,在盛大秋天里的每一个村庄,都有纺车吱吱地响,“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 我见过曾祖母纺线,吱吱呀呀着我童年的睡眠,厚厚棉被里的夜,多么黑,多么暖啊!我点过棉籽油的灯,写作业,画画儿,老祖母坐在火桶边,笑着看我,棉被里汤婆子已经焐暖了。 我曾经居住在圩区,那里地属江南,大片种植着棉花。我知道一粒籽到一匹布的过程:播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捡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炼染。这些活除了头三件,几乎都是母亲做的,还有母亲的母亲,父亲的母亲,还有祖母的女儿,祖母的母亲,还有我小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