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张雪芳 写真 老先生好啊,老先生的有钱亲戚也是好人呐!每一个得到他们接济的村人都会这么说。 他不会要的,多谢你们想着。这位有钱的亲戚,在村人眼里也便越发高尚起来。 老先生走了,他的有钱亲戚应该会来吧?村人说。老先生没有儿女,妻子也在几年前去世了,老先生的后事便由村里集体张罗着。老先生用一生的善积下了福,无儿无女的他后事也被村人办得热热闹闹的,像子孙满堂的样子。 村人把老先生的遗物翻了个遍,还是没找到那位有钱亲戚的联系方式。二天过去了,老先生总要入土为安才好,可是那位有钱亲戚一直联系不到怎么办?正在犹豫不决时,一个后生突然大叫一声,手里拿的是老先生的日记本。 找到啦?找到啦?村人迫不及待地问。 后生轻轻念道:今天,我去了城里,卖完血已经不早了,街上有人在卖烤红薯,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地叫,我很想买一个吃,可是,想到二根娘等着钱救命呢,没舍得…… 后生读着读着,哽咽住了。 祖母说,老先生走了。祖母说的时候,撩起衣角擦了擦眼睛。这些年里,村里的老人们相继去世,也没见祖母这么伤心。当然,老先生是不同的。自我懂事起,祖母每每提到老先生都是把他当兄长似的来敬重,而我知道,老先生比祖母要小上好几岁。 老先生并不是本地人。祖母说,老先生是随着他父亲讨饭讨到这里的,后来,他父亲突然死了,老先生就被村人收留了下来。那时,老先生十几岁。村人收拾了牛棚旁的一间草屋让老先生住。自此,老先生也算是安家落户了。 老先生从小就懂事,知书达理,祖母说他身上有大户人家那种与生俱来的大家风范。自从老先生住下后,村里人家有个写写算算的事老先生都责无旁贷地接了下来。那时候老先生还小,但已经有村人称他为先生了。 有人曾问过老先生,老家在哪里?老先生只说在城里,村人便揣摩必定是城里的富贵人家,中途出了大事就败了。但这样的人家,在城里总会有些亲戚的吧?而且这些亲戚也都应该是有钱的人吧?村人猜测着,以自己微薄的想像力。 事实好像确实是这样的。那一年,老先生的妻子病了,要花钱看病,可哪来钱呢?当村人得知此事后,东拼西凑为老先生筹到了一些钱,却被他婉言谢绝了,说,乡亲们都苦,我哪能要这些钱?放心吧,我会想办法的。事后,老先生去了趟城里。回来后,村人问他,钱筹到了吗?他说,筹到了。村人又问,是问谁借的?他说,亲戚借的。于是,老先生城里的有钱亲戚就光芒万丈地冒了出来。 老先生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他那位有钱的亲戚却从未来过。老先生呢,也只有遇到了大事时才去城里找他。所谓的大事都是跟钱有关的,比如村里哪家有人生了重病,比如村里哪家的房子破得不成样子,再不维修就无法入住等等。但凡村人遇到了这种事只能硬着头皮去找老先生,哎哟,先生,这事真得麻烦你了,帮我去趟城里吧,好歹也跟你那个有钱的亲戚借一点吧,我们实在是没办法啊。老先生小声应是。他知道,不是到了性命攸关,村人也不会找他借钱的。 到了第二天,天还没亮老先生就起床动身了,拿了一些路上吃的干粮往城里赶。回来后,多多少少总是有的,村人是千恩万谢。老先生好啊,老先生的有钱亲戚也是好人呐!每一个得到恩惠的村人都会这么说。 祖母说,谁家没个难事?又哪件难事不花个钱呢?所以,这些年里,许多村人或多或少得到过老先生那位有钱亲戚的救助。逢年过节时,村人也会抓着自家养的鸡鸭请老先生拿去城里带给他的有钱亲戚,每次,老先生都一一退了回去,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