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 “国庆最大收获,得雅石两帧,颇喜”,十一长假期间黄正明教授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最新的收藏所得。近日记者在黄教授的办公室里终于见到了其中一方珍贵的太湖石。“瘦、透、漏、皱,实在是天公造物之精华。云为石之根,最好的石头有飘的感觉,像是风吹出来的”,一说起石头,藏石颇丰的黄教授如数家珍。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岂止是爱石,黄教授收藏的宝贝跟他的学问一样非一朝一夕之功。在他小小的一间办公室,除了堆积如山的书籍,就是各种文房清玩,随手之物便是宋代的韩瓶、汉代的凤形砚、清代的青花罐、晋代的铭文砖…… 黄正明曾写过一篇《坐对美人》,所写正是他书桌上的一座面带微笑的晋代美人陶俑,10年前就有日本朋友欲重金买此陶俑,黄教授未肯。 书法家,教育家,鉴赏家,收藏家……黄正明是一位全能型学者,甚至乐器老师曾因为他当年没有选择当音乐家而遗憾多年。其实他更是位生活美学家,除了文史哲等显性学问,旅游、运动、亲子甚至是唱歌、服饰、美食,到了黄教授这里世事皆成学问。在他的笔下和身上,我们感到的是一个有担当的书法家的阳光与豪爽。 书法不止是写字,写字也不止是笔墨纸砚。其实说到笔墨纸砚,黄正明是有了名的,随便拿一方砚台他就能说出年代然后各种娓娓道来,而写什么字用什么笔什么纸什么墨……未到笔尖已俱是学问。难怪他常说:书法是养出来的。也难怪每次跟他聊书法,最后还没有聊到书法不知不觉就已经聊了好久。 记者:您常说书法是养出来的、艺术是玩出来的,以我们能理解的方式应该如何解释? 黄正明:其实当个玩家也不容易呢,每件事情要做到“专”做到“家”都不容易。书法当然不仅是写字,通常系统的书法教育包括先书法史、书法论,然后才是技法,很多人不注重史论和鉴赏,试问连王羲之是哪个朝代人都不知道能写好字吗?普通的石头为什么到了文人那里变成文玩、雅玩?苏东坡、米万钟等大书法家都是爱石之人,“云为石之根”,地上的石和天上的云有什么关系?最好的石头是有飘的感觉的,像是风吹出来的。而石头与书法又有什么关系?熟知中国书法才能领会石头的线条之美,才能领会其玉树临风的山林之气,这是一种综合审美,也是艺术上的通感。 记者:古有文人苏东坡先生对饮食就颇有讲究,听说您也爱美食,您觉得是什么让美食和文化联系在一起的? 黄正明:我很喜欢东坡先生,曾经发疯似地背诵过他的很多诗与词,他是个真正的文人雅士啊!其实每个人,在物质水准达到一定的程度时,都会注重生活的质量,如健康、餐饮、环保、生命。我在香港的时候,去过一家粥馆,一家开了47年的粥馆,店主人一直坚守着传统的技艺,他说他爷爷的爷爷做的味道就是你现在品尝的味道,就是因为坚守品质,才能坚守47年。我还去过日本的一家很小的面馆,店主是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妇,他们像做艺术品一样地制作汤面,执着到让人敬佩!他们做面有一个特点:面从锅里捞起到摆放成型,直至送至顾客的面前,自己要求时间不超过三分钟,为的就是能够保持汤面的温度、色泽与口感。这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却决定了食物的品质!细节决定品质,艺术也是这样的。 记者:您的兴趣爱好涉猎的范围很广,不仅在书法方面,音乐也颇有造诣,而且乒乓球打得也很厉害,是什么让您的生活那么的充满激情? 黄正明:小学时即开始学习吹奏竹笛,一直延续到高中。那时的愿望就是想着买一支长笛,西洋乐器嘛,又精美又漂亮,它有着更丰富的音域。同时我还是个“器物癖”,现在家里还收藏有大大小小几十支竹笛,当时差点就成了音乐系的学生,因那时我已达到了独奏的水准。至今觉得,有了这段民乐的经历,很是受用。后来选择了中文,有了文史哲的支撑,艺术才得以更宽阔的发展。 对于运动,我的观点是:身体好,心态才会好,随着年龄的增长,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你不知道吧,我以前是出了名的旱鸭子!直到四十岁才学会游泳,学的时候朋友们都说现在才学太迟了,我却坚持认为只要想学,没有学不会的,我坚持了不到十次课就完全学会了!学游泳有一个有趣的原因,我认为打牌要四个人,打乒乓球要两个人,而游泳只要一个人。惭愧的是我不会打麻将、打牌,况且,球友、牌友也不是那么好约的,时间还不一定凑巧,但游泳不一样了,一但有空就可以一个人去了。就像我偶尔也会有意一天不开车,一个人行走! 记者:一个艺术家的成长往往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很多人都说小时候最初的梦想和长大之后的是截然不同的,您小时候的梦想又是什么呢? 黄正明:文化是城市的精髓所在,虽然它是触摸不到的,非物质的,无形的,但人们是切切实实可以感受到的,她对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影响甚大。 要说梦想,我们那个时候不叫梦想,老师都问同学们的理想是什么,班上同学站起来都会说:长大了我要当工程师、我要当科学家。而我在日本进行交流的时候,孩子们有的想做园艺师,有的想做护士,有的想做汽车修理工,都是按照自己的爱好说。我那时爱好多,所以理想自然也多。最想当文学家,我选择中文也有这么个原因,后来猛然发现自己不经意间总会涉及到艺术,而我又对艺术那么地敏感,艺术也可以让自己更专注和倾心,后来明白,“术业有专攻”,就只希望做个书法家了。 记者:您一般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呢?在您的记忆中,有哪些人哪些书对您的艺术产生了影响? 黄正明:我看的书比较杂,只要感兴趣都会去看,甚至封面设计的漂亮也会买下。但我最喜欢看人物传记类的作品。因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会有他成功的道理,对吧?最近我喜欢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书,2012年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请来了五位诺贝尔奖得主,他们都是杰出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优秀的艺术家(钢琴家)。同时,我也会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类型书来看的人,这不,我又买了一批新书,像董桥、吴冠中的传记,有智慧的人往往从一件小事中就可以悟出个中真谛。读书,已成为我每天的必做之事,若一天不读书,似觉一天虚度了,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气何来,书中来,我深信。 记者:除去读书、练字、教学,您是如何安排一天时间的呢? 黄正明:除了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我还承担着本单位的部分行政工作,有空即临池与创作,因此每天基本没有太闲的时间,但也不会把自己安排的太满。有时也喜欢发发呆,也就是静思,或者说是冥想。我以为,人需要思考,没有独处的时间,就没有了思考的空间,你说是吧? 文/张元 张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