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绍龙 (原新华日报副总编辑,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任江苏省作家书画联谊会会长) 黄正明艺术简介 1963年生,南京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权益委员会委员、会员;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执行主席、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2002年被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 在书法界,黄正明既是活跃的也是低调的。言其活跃,是凡省内书法界大事,总见到他那忙碌的身影。他热心开朗能干,又善组织策划,自然承担的事情就多起来。2002年被中国文联授予徳艺双馨书法家称号,真正是实至名归。而说他低调,是正明常为别人做嫁衣,却很少标榜突出自个儿。这么些年来,同道们大小展览不停地搞,惟不见正明办个展。直到2015年春,为了给英国威廉王子写“嘉福久远”四个大字,被敏感的记者一把抓住,大做文章,接着便引出扬子晚报艺术节一个专题:“嘉福久远”黄正明书法鉴赏展。 有意味的是,正明的书法展选在了市中心新华书店楼上,那里有家六朝画廊,地方不大,却很清静,主人黄炜,是正明老友,而书店则是正明常去的地方,几日不去,便浑身难受。这次展览办在书店,乃是由书结缘。正明说,书店里氛围好,有书籍的烘托和补充,书法展得到了延伸,这是“书香伴我”。 “书香伴我”,说得真好。自古书家皆文人,书到深处是文化,书到极致靠修养。宋代黄庭坚评苏东坡曰:“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耳。”近现代大学问家叶恭绰(1881——1968)云:“能融学问、志趣、品格于书法之中,其艺术成功乃大,否则小成而已,或不完备而已。”他甚至用酿酒之熏淘浸润、日积月累、逐渐变化以致炉火纯青,来比喻书家学问修养之重要。黄正明的“书香伴我”,其意义正在于此。 从孩提时代起,正明就最爱去书店。有一次,他悄悄拿了家里5元钱,去书店买了一堆小人书。在那时候,5元钱相当于一个人20天的生活费了。这事被其父发现后,少不了挨一顿屁股。然而黄正明初衷不改,家里积存的五抽屉小人书便是明证,一直珍藏至今。里面有范曾画的《鸡毛信》、贺友直画的《山乡巨变》等等。黄正明对艺术的敏感,便来自小人书的触发。及长,读的书越来越多,有专精有博览,均跟事业相关。以致每晚睡前,必手捧一册,反之则无法入眠。在他的书橱书桌周围,杂乱地堆放着层层叠叠的书籍画册,需要时唾手可得。这些年来,先后参与主编《中国书法通论》、《中国书法鉴赏》,又发表《书法中的混沌学研究》等论文多篇,均得益于书籍的辅助与滋养。 一个人的知识修养,在书籍的浸润中无形地累积,渐渐地改变着整个人的状态,包括书法创作的状态。 黄正明的状态,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年少气盛之时,一件书法条幅须臾间便可挥就,行笔之快速,恰似暴风骤雨,其才气和魄力确也令人惊叹。后来,渐渐地脑子里东西多了,下笔之时既有情感的表达,也有传统文化精神的显现,更不必说字法章法的考量,笔墨之间,自然有了轻重徐疾枯湿浓淡对比照应,増添了许许多多的变化和内涵。此之谓“意与古会”。 黄正明的现时状态,总体上是边临边创,正与吴昌硕“一日临帖一日应酬”的做法相类似。多年以来,正明对历代经典碑帖的研摹从未间断。不同的阶段主攻某一家碑帖,作为基本训练的日课,增加行笔的力度、分量、金石气,提高线条的质量,同时探究书体之间的转换融合。他学古人,对每个人每种碑帖,学他最精彩的东西,取舍之间,显示其审美的高度与精度。钟繇小楷与王献之玉版十三行,颜真卿与褚遂良,苏轼与米芾,魏晋手卷与明清巨制,在比较中掌握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为我所用。 “边临边创”,是为了在创作中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传统之根连而不断。即便是现代感的书法,也不能离谱过远。黄正明有过多种尝试,包括现代构成,甚至以书法方式写简谱,七个音符在不断的变动重复中写出书法的节奏旋律。但既然是书法,最终还是要回到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之中。 观正明行草书,往往不计工拙率性为之,这中间显示的是才气自信与情感的宣泄。这种率性,对于创作是绝对需要的。然倘若缺少传统学养的根底,也极易滑入胡涂乱抹的歧途。而传统功夫愈深,则才情愈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古之成大器者无一例外。 从“书香伴我”到“意与古会”,正明兄走过了漫长的路,其学问、志趣、品格以及作品中的笔力、线质、气势、韵味日见提升,正应了他的雅号,品“正”则“明”。展现于黄正明面前的,必定是生机无限,光明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