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恩进艺术简介 1958年生于南京市,江苏省国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兼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画院山水画导师、特聘教授。 与祁恩进似乎神交已久——至少对我来讲是如此,因而在他西藏写生创作的画展上初次相晤,顿有一见如故之感。一个时期以来,我印象中的祁氏山水总是和青绿重彩相联系的。在当今画坛中,一般来讲,工笔人物花鸟妙品居多,重彩山水要想画得好,摆脱匠气俗态并非易事。但祁恩进青绿山水尽管也是重彩繁丽,然与同类作品相比,总是蕴含着一种勃勃真气而有超拔之感。所以我每次都会在他这类作品面前逗留下来多看几眼。后来细细思量,觉出原因在于——一是他的山形结体交错合理,千层万叠的丘壑安排往往能有一种意料之外的别构灵奇;二是他能于重彩之中依然贯彻着貌似沉凝但却内蓄劲健的写意笔调,这就使他与一般的工笔画风区别开来。我想说,这时祁恩进卓越的才情似乎还被华丽的外衣包裹着,他那激越的性情似乎还缠绵于堂皇富丽的绮思。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妥,其实他凭此已然高人一筹,不过我总是隐隐有一种新的期待…… 仿佛感应似的,我终于在画展中看到他的水墨山水,我不愿妄猜是他考量之后决毅迈出的一步,还是他早就在山水体系中已然酝酿了这一样态。总之进入我视野中的祁氏水墨似乎一下子就成为与他的青绿世界俨然并峙的双峰,繁密松茸的笔墨,更为奔纵、扭转多变的山形结构,意气奋发的画面节奏,使人不禁想起今人已不大提及的水墨大家贺天健,又使人想起清人梅清以及更加邈远的元人王蒙。坦率讲,我对他的画法师承和渊源并不深知,但却可分明地辨出他与古人古法不期然而然的遇合以及对元代以来文人画风自觉的留守和纯正的维护。当今画坛很多人将传统作为武装自己虚弱体格的保健药膏,更多的人也只是在传统的门槛周围打转且自鸣不已。如果说真的有人能把古法的三昧真火斡执在手的话——依我看,祁恩进就是一个代表。 传统在祁恩进笔下,没有“方巾气”,没有刻舟求剑的迂腐标记,“古法”仿佛从其身上自然生长出来似地服从于他机体和骨骼的运行本能,或者说,他是那样天然地合乎古法而又能使之服从于他内心的节奏,听命于他审美性情的调遣和召唤,因此似乎无需加以人为的革命和痛苦的改造,“古法”就变成“今体”,变成了充满活力的新的艺术语言,变成极具表现力量的风格载体。 他与古法的亲缘关系在这次西藏写生创作作品中得到进一步的展示。以大块的铺墨与大段的留空映衬着皑皑的雪之白,以婉转的流云和汩汩奔涌的山涧暗示着森然冰凝的雪之意,更以辛辣的、如篆的、笔意迸溅的皴法宣示着无处不在的雪之魂。我想,祁恩进面对着西藏壮骇的雪山云峰,崇仰之际定然又能从容不迫。“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祁恩进亦有“古法”在手,何叹风雪变换?但其“古法”的法则分明与客观的山川逻辑相统一,分明与新的审美表现逻辑相统一,也分明与他驾古驭今的激越的心胸逻辑相统一。 由此我想,西藏的风物可以开拓山水新境,亦可扩展人们常年流连平原之地而形成的固有胸襟,但同时又是对古法表现活力和能量的一种检测,是对将古法运乎一心、随机而化的画家才性的一种考验。当然,面对此景此境你也可以创造冰雪特技,也可进行水墨试验,但这种特技和试验可能缺少进行检测的参照系统,因而只标示出横向的量的扩张,而不能验证出纵向的质的增进。传统并不是万能的百宝箱,但传统却代表了一种审美高度,代表着一种历史推演而出的维度,代表着艺术积淀而成的一种绝对的、不容后退、不许绕开的标准。如果你画中国画,就必须认同这个标准,如果你要创立今体,就必须站在古法的高度和维度上。如今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已经不多,而祁恩进就是其中的翘楚。如今能将传统的正龙正脉真正承接下来化为己有,并进而创为今体新境的艺术范例也已不多,而祁恩进的水墨山水及他的西藏写生创作则是这种范例的一个很好确证。 (作者樊波为江苏省美协理论艺委会主任,江苏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南艺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樊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