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送给迟子建一本手抄本《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是60位粉丝联合抄写而成,20万字,字字工整。 [河北]李庆桂 老宅,藏身于莽莽蓝山之中。黄昏时分,她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到山下的小镇上,那里有一个很好的酒铺,买了喜欢的红酒提在手中,踏着夕阳回归住处,各色鸟儿在头顶飞来飞去,婉转鸣叫。她燃起壁炉,请爱尔兰和澳大利亚的两位女作家前来做客,围炉喝酒。夕阳的红晕褪去,她们脸上的红晕冉冉升起。然后,她们走到庭院里,仰起头见蓝山之上,繁星像乳白色的花朵一样灿烂盛开。迟子建为《香港文学》写就的短篇小说《二重唱》,就是在这样浪漫的情境下写出来的。 浪漫的付出,便有相应的回报。2008年,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3月,迟子建在北京收到了一份浪漫的礼物,这是60多位喜爱迟子建的读者共同为她准备的。他们送给迟子建一本手抄本的《额尔古纳河右岸》:60人联合抄写,用同一格式的十六开纸,墨绿封面,从一座城市传递到另一座城市,每传递到一个人手中便认真抄写、装订,总共20万字,字字工整。 驯鹿,河流,乌楞柱,女人……他们在书页有空隙的地方,细心地画上了一些这样的小插图,堪称海内孤本。 作家迟子建的故乡,在位于中国最北端的北极村,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的伊格娜恩伊诺村仅有一江之隔。或许是受到这种中外交糅冰天雪地地域文化的影响,迟子建给我们的印象是:理性淳朴、坚韧博大,具有“白山黑水”般的故乡颜色。她的作品中,也鲜见风花雪月的情调,更多的是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其实,书稿外的迟子建是一个浪漫、调皮、有情调的小女人。而这种浪漫,源自于从童年到少年这16年间,在北极村生活的无穷滋养。 七八岁的时候,小迟子建就跟在父母的身后跑在田野上。她学会了辨认哪一种野菜春天可以吃,哪一种有毒的野菜会冒出什么样的白浆来。她熟练掌握了种土豆的农活,用菜刀切去土豆发芽的部分,栽到黑土地里,土豆冒出叶片之后再打垄、间苗;她还学会了栽种白菜、豆角、给柿子椒掐秧。每到夏季,迟子建到河畔玩耍归来,总要采点野花野草,装点居室。有时候,采来的花多,家中的花瓶不够用,她就把花插进水壶里,甚至闲置的装猪食的槽子,也会被她浇淋几瓢清水,插上一捧花。秋季一晃而过,一场一场雪扑簌而下,冬季来临。她要和父亲到山上拉烧柴。父亲知道女儿是个贪吃的小孩,就从地窖里用破棉花包起几颗土豆,放在手推车上。上山后,父亲并不急于敛柴,而是先拢起一团火。不断往外拉烧柴的间隙,火渐渐沉淀下去,成为一汪火炭,父亲就把土豆埋在里面。干完活要回家的时候,土豆熟了,浓郁的香气勾魂摄魄。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大兴安岭,她着一袭红衣站在雪野中剥去土豆皮,把热气腾腾的土豆吞到肚子里。 2003年,迟子建曾在澳大利亚的蓝山写作中心住了十天左右,那是一栋古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