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黄东成 他说,当年离开大陆,“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乃此生最大伤痛。 请注意,并祝编安 余光中 2008.6.19 我感慨不已。这不仅是对《扬子江诗刊》的信任、支持和厚爱,其实更缘于他不解的乡土情结,乡情亲情之所寄。余光中先生1928年10月7日生于南京紫金山麓,在南京读小学,后来又在金陵大学就读,1952年离大陆去台时才21岁,积蓄的乡思深沉厚重。正如他自己所说,乡愁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感。他说,当年离开大陆,“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乃此生最大伤痛。我在诗文中所以呼喊着狂吼着黄河长江,无非是努力为自己招魂。 光中先生创作了数百首诗歌,倾诉了对乡土的怀恋和化不开的乡愁。他那首著名的《乡愁》诗,选用了四个最平常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看似信手拈来,实乃郁积在胸中已历半个世纪的情感精心构思,短短4段16行短句,串起了一个人所共有的乡愁主题。 去年端午节, 精神矍铄的光中先生偕夫人回南京,与家乡诗人们共度端午佳节,他带来了一首新作《回乡》:“金陵子弟江湖老/ 孺慕何曾一日消/ 乡愁问我长几许/ 雉堞隐隐绕三遭/ 玄武荷香接六朝/ 紫金陵墓矗清高/ 试登阅江楼上望/长江天际来滔滔/ 江南柔情寄昆曲/ 江北侠气逐风沙/我本燕子矶头燕/ 骇浪一生阻海峡/ 从今四海为家日/寻常巷陌是吾家”。南京一位作曲家专门将他的《乡愁》谱成了歌曲,并且在现场进行演唱。光中先生说,他写这首诗,只用了20分钟。作曲家说,他谱这首歌,用了整整4年。有人向他提问,《乡愁》写了过去,后来,现在,那么,未来呢,你想过未来的乡愁吗?余光中意味深长地即兴口占一节:“未来/ 乡愁是一座长长的桥梁/ 我来这头/ 你去那头”,引来满场掌声。 汶川特大地震期间,一次去作协机关,传达室招呼:有信。随即递给我一个米黄色特大号信封,信封上写着恭恭正正的繁体字,落款:台湾高雄市中山大学外文系余。定是余光中先生的函件无疑。光中先生是《扬子江诗刊》的贵宾作者。《扬子江》创刊之初,我便请老友、台湾《联合报》副总、诗人痖弦代为约稿。 拆开信,硕大的信封里仅装着薄薄几页K4纸诗稿,第一页是写在“中山大学外国语文学系”信笺上的一封信,字迹恭正一笔不苟—— 东成先生:寄上近作三首,译诗赏析一篇。盼能安排在十月号刊出,因为今年十月七日(阴历重九)是我80岁生日,自己的诗应该发表在自己出生地的诗刊。《大哉母爱》不分段,请连排。《观仇英画》之二行自成一段。《谐诗小品》中,《问鸡》14行也不分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