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享受愉悦的感官体验,一边将自己投射进故事里,在这个过程中“那书”与“我”都完成了一次创造。 [南京]卜璐 历时三个月,扬子晚报与金陵图书馆联办的“那书与我”征文活动已经结束,活动共收到各界来稿一千八百多篇,其中包括一百多篇手写邮递稿件。其中有近50篇征文陆续在“繁星”版刊出,受到各方好评。 阅读类征文向来是征文活动的热点。“那书与我”在阅读征文中另辟蹊径,跳出了就书论书的局限,将着眼点放置于读者身上发生的与书有关的故事和情谊上,这就使得阅读的内涵更加丰富而生动了。让阅读融进人生,这也是“那书与我”征文活动的核心理念。今年是江苏省人大以立法形式确立推广“全民阅读”的第一个年头,“那书与我”征文活动在此契机下希望可以传达的是“阅读常态化”的概念。这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引导阅读,使之成为市民日常的兴趣和休闲所在;二是希望阅读能够内化成每个人的生活,希望“那书”与读者“我”之间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读书活动,而是真正成为彼此影响的动态过程,使阅读融进生活,让书事与人事和合。 在整理“那书与我”全部征文中,《平凡的世界》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两本出现频率最高的书。巧的是,两本书讲述的都是个人在时代和命运的艰难困苦中得以生活、生存的故事。与此类似的书籍还包括《红岩》和《第二次握手》,它们或反映了一代人的读书记忆,或就是那个激情昂扬的年代本身。名著依然是阅读的重点领域,以《红楼梦》《三国演义》《简爱》《基督山伯爵》等为写作对象的文章也是此次征文的大热门。纵观来稿,这几年的热门图书如《金陵十三钗》《狼图腾》《陆犯焉识》等,也受到了不少读者的喜爱。可以预知的是,在全民阅读推广这条路上,我们还可以也应该走得更远。“那书与我”征文活动作为一种阅读推广形式,可成为一次有益的助力。 有趣的是,来稿涉及到的著作,超过九成是小说类的,这也不难想象,叙事性和故事性的文本更能引发人的共鸣。这还涉及到一个“我们为什么去阅读”的问题。密歇根大学教授托马斯·福特斯的《如何阅读一本小说》最近出版了中译本,他认为小说“是一种真正的互动”。读者阅读小说时,是在与文本互动,一边享受愉悦的感官体验,一边将自己投射进故事里,在这个过程中“那书”与“我”都完成了一次有意义的创造。这也正是“那书与我”所有征文中最打动人的地方。 在这三个月内,有些读者前后投稿多次,有的甚至几经增删,这份热切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那书与我”的意义。一位年逾古稀的读者带着她的征文,专程来找编辑,推荐一本叫做《风过华西坝》的书。此书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学术史,那也是一个黄金时代,她认为应该有更多的人了解到那段历史和那些人。文章虽然没能选用,但我们愿意推荐此书,不止为回顾历史,重要的是那份厚重沉实的风气和质感,是现代人阅读中普遍急需加强的。在此我们也感谢每一位投稿者,感谢你们分享的故事和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