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赵 蘅 我的家人都爱寄包裹,开始是爸爸妈妈寄给我们姐弟仨,后来是两代人互相寄。近年邮局的包裹变成了快递,我们都成了“顺丰快递”的忠实顾客,寄费高出很多,妈并不在乎,依然不改老习惯。 在包裹寄出寄中寄到的那几天里,妈妈总是处在异常兴奋的状态。“喂,小妹!收到我递给你的包裹了吗,怎么还不到?前天就寄了啊,里面有你喜欢的好东西,你看了就知道了。” 又过一天,电话又一次打来:“这回收到了吧,打开了吗,怎么样,你妈有本事吧,小陈装的,我指挥,东西太多了,好难装啊!” 她喜欢随包裹附上的字条,我都不舍得丢掉。这些字条满纸列的均是寄来的物件清单,常常多达一二十样,一一用带圈儿的数字标上次序-- “……带去眼镜、照相机、两本书、手套和一点吃的。手套是大姐姐特给你买的,希望你自己戴,她说你容易丢手套,自己戴吧,丢了再换一双。” “茶叶希望自己喝,没什么特别好的,反正是绿茶,叫小傅每天也喝绿茶,这对身体好!” “钙尔奇D(美国的,只有更好)与善存每天一粒,早上善存,晚上钙。” …… 还有那么多蜂蜜、花生酱、蜂乳、带画的小挂历,最惊人是她竟装进了一大铁盒味多美点心,多沉啊,难怪会超重。 我最能懂得,这些日用品和小玩意,件件妈妈都花了心思,都带了她手上的温暖! 除了用文字交代包裹之外,妈还要用电话再详细说一遍。不但她自己讲,还要听我收到那些物件后的感想。她喜欢听我的反应,享受我收到这包裹后的细致感想,我当然还要向她表达怎样感动怎样合用等,她听了就很开心很满足。有一回我 因实在太忙,收到包裹后就搁一边了,或是细翻不仔细,自然就不可能回述清了。她非常失望,大为不满,吓得我赶紧赔不是。 有一年入冬前,妈惦记我冷,率领她称为家庭助理的小陈到不算远的超市给我买冬衣,全然不顾我一再告诉她,我衣服不仅足够用了,而是太多了,根本穿不完。妈的消费观还停留在八十年代,她喜欢说不贵,标准从二十顶多增加到在一百元以下。只要不到一百元,她就喊便宜。 那次大采购,妈收获了一大堆她认为的价廉物美的衣物,为远在北京的小女儿添置了两套棉毛衫裤,棉袄和棉背心,全是几十元不等,她得意极了!递到北京家中我着实被这包裹如此之大吓了一跳,差不多半人高,内三层外三成裹得结结实实,小陈用大针脚缝的开口,拆开它费了劲。老太太如此送温暖让我内心滚烫。 我这个妈就是这样的妈,总喜欢让她的孩子舒舒服服,平平安安,这是她最大的心愿。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她什么都喜欢替孩子做,喜欢过问。如今她老了,96岁了,还这样操心,拦都拦不住。老了就会有差错,张冠李戴免不了,比如她会把原本是要送给儿媳的围巾给了我,比如想为我弟弟找条毛毯午睡用,翻半天没有,事后才想起早就让我带回北京了。好玩的事在我们家不时发生,鸡零狗碎,乐此不疲,也许,爱就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