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刘春杰 《开卷》创刊十五年,董宁文召集大家座谈。那天嘉宾云集,南京大学董健老先生谈及《开卷》,甚为激动。他说:“虽然我的眼睛已经看不到东西了,但每每看到《开卷》自由畅谈,是人生最大享受,所以我要来。”近九十岁高龄的俞律老先生是由两位青年朋友扶着到场的,但说到高兴时竟献给大家一曲京剧唱段《打渔杀家》,高亢洪亮的京剧老生,让我等领教了什么是宝刀不老,何为旺盛的生命力。 幽雅的花园里,一位青年记者问我:“董老师为什么有如此号召力?” 我个人交际圈很小,朋友不多,但一直视宁文为挚友,这缘于佩服。我们在一起无话不谈,他有困难时也直截了当,我从不犹豫。因为我知道他是一位纯粹的人,干正事的人。有宁文这样的挚友,我自豪。 宁文的外貌一如他为人做事,没有任何人为的修饰和夸张,朴素至极。但他却有一个豪华的“朋友圈”:杨绛、杨宪益、黄永玉、王世襄、范用、于光远、绿原、黄宗江、丁聪、方成、周有光、黄裳、韩羽、流沙河等等。这些文化老人都与他有过数年甚至十余年的书信往来。前些年,宁文每次进京,丁聪、范用、姜德明等老先生便约在一起小聚,谈天说地,古今中外。老先生们看中宁文的是勤奋、朴实。《开卷》不过是一本素色的32开内部出版物,小小的、薄薄的、黑白的,看在眼里,读在心里,拿在手中却沉甸甸的。老人们常把文章的首发放在这本刊物,甚至写专稿。 多次去“董府”,他家中最值钱的物件便是他几十年攒下的一万余册藏书了。他是坐在书中、玩在书中、工作在书中的人。约稿、收稿、编辑、发稿;校对、取回成品书、包装、回信,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寒风萧瑟,他都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往返邮局。十余年,宁文编辑出版了近200余本图书。《开卷》出版180多期,三百余万字。什么叫一个人的出版社,这就是。他用涓涓小流,汇成了江河,引得不知多少人来南京探访他。宁文不把编书、出版当成职业,而是视为生命,一生的事业。 我曾与中国出版界大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董事长何林夏先生多次说及宁文,他为宁文是一位业余编辑而惊叹,说宁文是出版界一个难得的“专业人才”。 近年来与宁文见面少了,但我常常想到他和他的朋友们。想到设计大家速泰熙先生,总是那么温文尔雅。还有酷似五四青年的朱赢椿,每天寻找这个平凡世界的不平凡。还有薛冰先生,一位既能写又好藏的南京文化守护者……每每念及他们,心里充满暖意,甚至感动。南京因有了他们,有了《开卷》好玩多了。对于《开卷》我一直心怀敬意,因为它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抑或有些悲壮,但又那么具有影响力。记得那天的座谈会,浓浓的热烈氛围中,我突然想起了木心先生一句话,且挥之不去:“文革想让我毁灭,我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