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房的建筑,比想象的要大要深,镌于村头,仿佛一巨幅工笔。 [安徽]胡竹峰 劈皴、卷云皴、雨点皴、弹涡皴、荷叶皴、骷髅皴、鬼皮皴、矾头皴、解索皴、牛毛皴、马牙皴、豆瓣皴、刺梨皴、破网皴、折带皴、金碧皴、晴翠皴、直擦皴、横扫皴、没骨皴、乱柴皴。 太平山房建于明清之际,具体哪一年,不清楚。碑文载,太平山房始为陈氏公堂,后进系明建筑,前二进建于清初。乾隆三十六年,改作学馆,以方便邻近诸郡生童赴金陵乡试途宿,兼作义塾。 太平山房位于青阳县所村。所村,家家锁门。不是所村,也家家锁门——背井离乡,去城里了。这让太平山房落了个清净,气质上更像诗书传承的地方。 太平山房的名字,我一看到就暗暗叫好。这四个字,如果是木刻宋体,印在棉纸上,更好。我在太平山房看见晚清木刻书籍的照片,“太平山房”四个字安安妥妥,有令人怀想的旧气。 太平山房的建筑,比想象的要大要深,镌于村头,仿佛一巨幅工笔。 一个老叟的工笔画比水墨画更让人敬畏。 江南的雨不大,却铺天盖地,太平山房这个词语恰恰也是潮湿温润带悠远之气。上午十点左右,太平山房附近绿树遍野,不知名的野鸟四处觅食。在大片大片的绿色蔓延中,太平山房的灰与白,隐逸在淡淡江南烟雨中。在水汽的笼罩下,太平山房朦朦胧胧,雨丝打在伞面的声音使周围变得出奇宁静。 青阳的朋友带我看了很多老建筑,基本都是徽派风格。大概因为我是文人的缘故吧,他们带我看这一座古代的学堂。老房子的气息很奇怪,衰败中犹存勃勃生机。太平山房又保存得完好,边走边看,心里觉得壮美。 一边看太平山房,一边对照随身所带的《徽州老建筑》中的文字,有“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之感。王勃《滕王阁序》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几行文字深得高远之旨。太平山房的建筑风格,差不多也得“高远”二字法诀。 我们进入后堂,走过狭窄的楼梯,推窗看雨,远山近瓦,入眼分明“屋漏痕”。 太平山房有些建筑细节仿佛“锥划沙”,有些建筑细节仿佛“折钗股”。我说太平山房是老叟的工笔,上楼之际,脑海中却浮现出:披麻皴、乱麻皴、芝麻皴、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