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苏州公益骑行队的一员,也是“宝贝回家”打拐网络的志愿者,还是社区篮球社团的领袖……苏州工业园区菁英公寓社区的90后小伙儿巫恒,是一位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打拼的IT精英,而他在生活中却有着许多令别人意想不到的身份,在大家眼中他永远都是个正能量满格的热血青年。 组建社团 让“外漂族”也有归属感 巫恒是镇江人,大学毕业后选择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发展事业,他说自己是个没根的“外漂族”,然而2013年,当这个小伙搬进了优租房菁英公寓之后,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公寓更像大学宿舍,邻居们大都是年纪相仿的青年,大家都是外地人,出来打拼不容易,生活上又难免孤单,于是我们相互照顾如同家人一样。”巫恒说,起初他只是和几个要好的小伙伴,每天下了班就约在小区篮球场打球,后来参与居民越来越多,场地使用、分组分队等问题也逐渐浮现了出来。 “我们就商量要不建一个社团吧,这样管理上规范些,也能让大家因为共同的爱好而找到归属感,”于是在社区的帮助和支持下,犇牛篮球社于2013年6月正式成立了,巫恒和几位主要成员商议制定了入会制度、活动准则、经费使用等,同时还专门设立了公益基金账户和定期参与志愿活动的要求。 巫恒透露,今年国际聋人日,他带队参加了苏州聋健篮球赛,大家特意保存了点实力没有赢那场比赛,但却输的非常开心,为残障人士过了个爱心满满的生日。如今犇牛篮球社已发展壮大到了三百多人,青年们既以球会友,又抱团践行社会责任,巫恒说他感受到了一份家的温暖,现在很多人都跟他一样,想扎根苏州了。 爱管“闲事” 骑行千里传递爱心 巫恒还是个骑行爱好者,作为苏州金戈铁马公益车队中的一员,他曾先后参加公益骑行活动12次,最远的一次是去广西,为20户瑶寨村民筹集用于修建水窖和关爱孤儿的善款。“每次的骑行,让我难忘的不是风景,而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巫恒遗憾的说,工作之后比较忙,跟着车队的长途活动也就少了,但自己也会抽空单独“行动”,去苏北一些贫困地区,一路走一路用手机记录感动的故事,同时也会将发现到的困难家庭情况上传到微博,希望通过网络的力量寻找好心人,传递正能量。 巫恒也会身体力行的去管“闲事”。2014年春天,他和朋友结伴骑行至阳澄湖,途中遇到一位老人骑车摔倒在路边,裤子破了,膝盖也在流着血,老人痛苦地坐在地上,围观的人很多,但却没有一个帮忙的,巫恒见状二话不说,上前便扶起了老大爷,帮他打通了女儿的电话,并且一直陪着老人直到家人赶到。 “当时旁边人劝我不要多事,说会惹麻烦,但我并没有被讹,老人家一直不停的感谢我,这个社会还是美好的。”巫恒骄傲地表示,自己不怕惹麻烦,每次伸手去帮人的时候总是想,自己也会有年老、困难的时候,只要你对别人充满爱心,别人也会对你充满关爱,这句话是巫恒的座右铭。 参与打拐 申请成为志愿者 “有段时间经常看到小孩丢掉的新闻,偶然得知一个叫‘宝贝回家’的网络打拐公益机构,当时就申请成为志愿者,加入了苏州地区的组织,感觉很有必要。” 巫恒说他每天都要去“宝贝回家”的网站上刷一刷求助帖,看有无可以帮到的或提供些信息。“有次看见一篇‘帮弟弟寻找昆山好心人’的帖子,虽然跟打拐没啥关系,但一看是在我们这,就按照帖子上的线索替人家跑了趟昆山,结果没找到。不过,帮了总比不帮强。” 巫恒笑称自己的热心肠有点二。还有一次在武汉火车站,他发现一位乞讨的小男孩,那充满祈求的眼神让巫恒心中感觉不对劲,于是他留了个心,偷偷地拍了照片,帮小男孩报了警。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3月份,巫恒去广汉旅游,在火车站看到一个抱小孩的妇女,觉得很可疑。于是便拍照发了微博,很快就被队友们转发开来,经证实确是被拐儿童,没过多久警方就在火车上擒住了那名妇女。巫恒看到群里说小孩被救的消息很高兴,可却没人知道这一重要线索是他发出去的,而他也一点都不在意。 最近,巫恒正与社区筹划着准备去敬老院开展一些志愿服务,陪老人聊聊天、发挥特长教他们学学电脑。“做公益不在于要多伟大,只要有心,小小的善举都有意义,我希望等我老了以后也会有人来看我,中华美德、社会公德需要一代代的去延续。” 通讯员 孙佳莹 本报记者 薛马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