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姜琍敏 宽畅的林荫大道叶片明艳。林立的高楼巨厦通体光鲜。名为县级市,实际上江阴的气象和繁华度毫不逊于大中城市。而我,无论如何左顾右盼,也几乎看不到一丝旧城光景。更别说那呛人的硝烟和血火的厮杀,雷电的震颤和战马的悲鸣了。眼前这熙熙攘攘的人潮中,恐怕也没几个还如我一样,记挂那浩渺的江阴史事,和这座繁华发达的江畔古城,曾有过的几度烽火,几回浩劫,甚至是气壮山河的死而复生吧? 每到江阴来,我都会油然浮起敬慕之情,忆起那其实还不太久远的慷慨悲歌——1645年,距今不过360多年。而彼时的江阴,无论哪方面都与今日不可同日而语。但就是这样不起眼的弹丸之地,在大半中国沦陷甚至望风披靡、不战而降的背景下,却高举起手中的矛戈和锄耙,面对异族侵略者的剃发令和滚滚铁骑,骄傲而不屈地喊出震天动地的“不”!同仇敌忾地宣誓:城存我存,城亡我亡! 结果,这弹丸小城,多数为平民的十余万人,在小小文官江阴典史阎应元和陈明遇、冯厚敦等人率领下,与数万(一说20万)清军精锐,浴血奋战长达81天之久,在史册留下号称“江阴八十一日”的光辉篇章;击毙清军数万人,亲王3名,大将18名!直到清军又抽来两百多门大炮,数万增兵,才将弹尽粮绝的江阴城攻陷。抗敌兵民“犹无一人降者”,竭力巷战到最后一个捐躯的战士!阎应元血战时身中数箭,下马投河,被清军抢起,牵到军帅之前,他犹骂不绝口,遂被杀死。陈明遇则举家自焚。清军又大肆屠城,将城内外居民一一杀尽,以至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共计城内死难9万7千余名,城外死难7万5千余名。后来确认,整个江阴城几乎土崩,幸存之遗民,仅得区区53人,因避于寺观塔上才幸免于难。 不屈不挠之城、悲壮大义之城!江阴,是清军入关以来与扬州、嘉定一样慷慨赴死、名震千秋的英雄之城! 史乘对此评曰:“有明之季,士林无羞恶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为得意。而封疆大帅,无不反戈内向。独阎、陈二典史乃于一城见义。向使守京口如是,则江南不至于拱手献人矣。” “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华夏大地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反侵略史上留下光彩夺目之“八十一日”的江阴,不亦幸甚!
|